伸出援助之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3-06 06:33:57
伸出援助之手
前段时间去幼儿园听一位老师谈起:有一位研究者曾去她们园进行过一项有关幼儿同情心、爱心的调查,结果发现,当看到同伴摔倒时,全班40多名幼儿中仅有几名幼儿过去扶起同伴,而绝大多数的幼儿则熟视无睹或漠然走开。而当看到班里的老师摔倒时,过去搀扶的也只有少数几人。当问起这些孩子为什么不过去帮助时,不少幼儿找借口我没看见、他没摔疼、老师是大人;等。这一研究结果令这位热心于教育,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老师大吃一惊,她不禁感叹:我们平时的教育何处去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连一点最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呢?
的确,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和道德传统的国家,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而且在我们的教育中也非常注重从小就要求孩子学会同情、关心、帮助他人,可是现实却不由得我们对教育产生质疑。
不仅仅是在年幼的孩子中,在小学、中学生乃至成人的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漠视、冷漠也普遍存在。近些年来,在我们的传媒中,不时地可以听到有人落水,围观者众多,却无一人相救,开车撞人后司机不管受伤者的安危,驾车潜逃,围观者因怕爱牵连而不伸以援手,最终导致受伤者因未得到及时的救治而丧命。似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与人之间却变得越来越陌生了。
一、儿童同情心缺乏的原因
导致儿童同情心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钱开始成为衡量人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逐渐为人们所忽视,并且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人开始更多地关注于自身而排斥他人,对他人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这种影响也在慢慢地渗透入学校,影响着儿童。
但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的失误是导致儿童同情心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中、小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但这种教育常常更多地限于口头,只是一种规则的教育,但却缺少实际的行为实践,许多老师也并不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同情、关心、帮助他人的机会,如有的孩子生病了,老师就一语带过,并未能有意识地抓住这一机会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家长对孩子的爱只求奉献,不求索取,不少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还小,要求他们去关心他人实在有点要求过高了,因此也就很少有家长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乏也使得很多儿童不会关心他人,即使在他人处于困境时也吝于伸出援手。休 闲 居 编 辑
二、同情心的意义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与关怀,无论是从对个人的情感需要还是从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来看都是极为必要的。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在生病时,我们非常希望周围的人能给予我们关怀和帮助,此时即使是一个关怀的眼神,一句简单的问候,都会令我们非常感动;当我们处于困境时,我们都非常渴望他人的帮助,所谓雪中送炭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因此人与人间的同情、关心和帮助能极大地满足人的情感需求,避免孤独感的产生。
其次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一个社会要发展,必须依靠很多人的共同努力,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能极大的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创建一个彼此关怀、帮助的社会环境,共同努力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忽视、排斥甚至争斗则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抵消作用,不利于社会的安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三、学会同情、关心他人
既然同情心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做呢?
一、对他人的情绪、情感要敏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察颜观色,尽管在人们通常的理解中它有些许贬义,但是它在一定意义上也表明情绪、情感是反映他人状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通过他人的情绪情感表现我们可以较清楚地了解他人所处的客观状况。这一点我们每人人都会深有体会,当我们遇到开心事时,常常不自觉地会在脸上表现出来,心情愉快,学得周围的一切都很美好,但一旦遇到困难,遇到不如意时,就会垂头丧气,心情郁闷。因此,要学会爱人,一个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善于观察,能够及时地从他人的情绪情感表现中获得有关的信息,了解他人的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措施给予他人抚慰和帮助。
二、真诚相待,不计回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人们对金钱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开始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什么都讲究平等交,即使是人与人的关系也不能例外。面对有人落水的紧急状况,却有人在岸上为救人而讨价还价,这难道不是与我们以前所提倡的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背道而驰吗?其实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会碰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在处于困境时,我们常常非常渴望他人的救助,因此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处于困境时,我们也必须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它,真诚地给予他人以帮助,而不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不求回报。其实回报的方式有很多种,建立在平等、真诚基础上的朋友关系的建立难道不就是一种很好的回报吗?
三、同情、关心他人必须采取一种适当的形式。
同情、关心他人,给他人以帮助是爱的表现,但也要注意采取适当的形式,有时候善良的愿望常常由于未能采取适当的方式而最终导致不愉快的结果。这在学校中是经常发生的事。在考试时,同学间相互递纸条,美其名为相互帮助,而实际上却是害了他人,真正的帮助应该是以能促进他人的发展为根本的。因此,爱人、关心人也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要在了解他人需要的基础上采取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给他人以关怀和帮助。爱重要本质,而不要形式。
四、不仅要同情、关心我们周围熟悉的人,而且也要关心、帮助那些并不相识的人。
通常对于我们周围熟悉的人,我们能够及时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但是对于陌生人,却常常容易采取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社会中,在我们的周围往往熟识的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绝大多数人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因此,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身陷困境,因此,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不论熟悉与否,我们都要以一种热情的心态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对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正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爱的表现。
五、不仅同情、关心弱小者,而且对那些地位比我们高的人给予同样的关心。
对于弱小、地位低的人,人们倾向于同情、关心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帮助,但是对于那些高高在上,比自己更有地位和权势的人,则往往认为没有此必要,因此他们并不需要他人的关心。其实不然,中国有句俗语高处不胜寒。对于那些高高在上之人,由于其地位使然,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寂寞感,而这种孤独感、寂寞感常常不为他人所了解和感受,对于这些人来说,在获得他人尊重的同时,他们也需要真正的爱和关怀。因此,地位的高低不能成为我们衡量爱和关心与否的一个标准,我们应该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关心我们周围的所有人。
总之,同情、关心是人生活的动力和源泉,对于人来说,它就象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因此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建一个充满理解、关怀、帮助、爱护的人性化空间,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