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酒文化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26 00:16:24
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南京,国号明。明建国后,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重视,采取了与民体息的政策。朱元璋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但困,璧尤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本,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由于采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政策,明初至中期,农业、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稻田每亩产各三、五石,经济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与此同时,科学文化同是也有较大发展。
上述条件,为酒的酿造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资基础。因此,明代典籍中,对酒的记载很多。 《五杂俎》,明,谢肇淛撰。肇淛,字在杭,福州长乐人,万历进士,累迁工部郎中,博学能诗文。他在《五杂俎·物部三》中,对酒作了大量论述。他说:"酒者扶衰养疾之具,破愁佐药之物,非可以常用也。酒入则舌出,舌出则身弃,可不戒哉?人不饮酒,便有数分地位。志识不昏,一也;不废时失事,二也;不失言败度,三也。余常见醇谨之士,酒后变为狂妄,勤渠力作,因醉失其职业者,众矣,况于丑态备极,为妻孥所姗笑,亲识所畏恶者哉?" "吾见嗜酒者,晡而登度,夜则号呼,旦而病酒,其言动如常者,午未二晷耳。以昼夜而仅二晷,如人则寿至百年,仅敌人二十也。而举世好之不已,亦独何异!" 接着他对各种酒进评论说:"酒以淡为上,苦冽次上,甘者最下。青州从事,向擅声称,今所传者,色味殊劣,不胜平原督邮也。然从事之名,因青州有齐郡,借以为名耳……京师有薏酒,用薏苡实酿之,淡而有风致,然不足快酒人之吸也。易州酒胜之,而淡愈甚。闽中酒无佳品"。 他对酒的容量单位进行了考证:"古人量酒多以升、斗、石为言,不知所受几何。或云米数,或云衡数。但善饮有至一石者,其非一石米及百斤明矣。按朱翌杂记云:'淮以南酒皆计升:一升曰爵,二升曰瓢,三升曰觯。'此言较近。盖一爵为升,十爵为斗,百爵为石。以今人饮量较之,不甚相远耳。 明代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对酒作了大量记述。他说:"按许氏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之善恶也。一说:酒字篆文,象酒在卣中之状。饮膳标题云:酒之清者曰酿,浊者曰盎;厚曰淳,薄曰醨;重酿曰酎,一宿曰醴;美曰醑,未榨曰醅;红曰醽,绿曰缇,白曰酉差。"酒能"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温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解马肉、桐油毒,丹石发动诸病,热饮之甚良。"酒又分"米酒、糟底酒、老酒、春酒、社坛余胙酒、糟笋节中酒、东阳酒"等等。对米酒又记述说:"酒,天地之美绿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酒后食芥及辣物,缓人筋骨。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挛痛之疾。一切毒药,因酒得者难治。又酒得咸而解者,水制火也,酒性上而咸润下也。又畏积惧、葛花、赤豆花、绿石粉者,寒胜热也。 李时珍对烧酒另立一项,专作论述。烧酒,又称火酒、阿剌吉酒。他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普瓦,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大麦蒸熟,以普瓦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辛、甘、大热、有大毒。过饮败胃伤胆,丧心损寿,甚则黑肠腐胃而死。与姜、蒜同食,令人生痔。盐、冷水、绿豆粉解其毒。"烧酒主治:"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有效。""烧酒,纯阳毒物也。面有细花者为真。与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乎焰消。北人四时饮之,南人止暑月饮之。"(《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烧酒) 《本草纲目》在酒的附方栏中记述了十六个附方。例如在附方中记述:"惊怖卒死,温酒灌之即醒;蛇咬成疮,暖酒淋洗疮上,日三次;产后血闷,清酒一升,和生地黄汁煎服;丈夫脚冷,不随,不能行者,用淳酒三斗,水三斗,入瓮中,灰火温之,渍脚至膝。常着灰火,勿令冷,三日止。" 李时珍又在该目的"附诸药酒方"中,详细记述了69种药酒方。例如:女贞皮酒、天门冬酒、地黄酒、当归酒、菖蒲酒、人参酒、菊花酒、麻仁酒、虎骨酒、鹿茸酒、蝮蛇酒、五加皮酒、白杨皮酒、愈疟酒、屠苏酒等。对上述各种药酒的功能、治法,记述颇详。例如:"愈疟酒:治诸疟疾,频频温而饮之;屠苏酒: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五加皮酒:去一切风湿瘘痹,壮筋骨,填精髓。用五加皮洗刮去骨煎汁,和米酿成,饮之;白杨皮酒:治风毒脚气,腹中痰痹如石。以白杨皮切片,浸酒起饮。蝮蛇酒:治恶疮诸瘘,恶风顽痹癫疾。取活蝮蛇一条,同淳酒一斗,封埋马溺之处,周年取出,蛇已消化,每服数杯,当身体习习而愈之。"由此看出,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对酒的研究是如此的深透,又能看出酒在药物中的重要地位。 清统治者先后颁布了"除贱为良"和禁止"庄佃为仆"的文告,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手工业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在农业方面,不但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而且桑茶、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也有很大发展。手工业的规模日渐扩大。商业,各省及大城市处处相通,粮食之运行,不舍昼夜。酒业当然也是如此。但清初,是主张禁酒。清康熙三十年十月二十六日上谕:内阁闻畿酺谷所翔贵,遣户部笔贴式一员往谕:直隶巡抚令其于所属地方,以蒸酒糜米谷者,其加意严禁之,因此清代有关酒的著作为数不多。 《酒社刍言》,清,黄周星撰,周星,字九烟,上元上。在该著的开头语中说:"古云:酒以礼,又云酒以合欢,既以礼为名,则必无伧野之礼。以欢为主,则必无愁苦之欢矣。若角斗纷争攘臂灌呶,可谓礼乎!虐令苛娆兢兢救过,可谓欢乎!斯二者,不待智者而辨之矣。而愚更请进一言于君子之前曰: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谨勒三章之戒冀成四美之贤。"意思是说不要为饮酒而饮,最好是饮酒时以礼和欢乐的形式,借以研究学问。为此,他接着提出三戒:戒苛令、戒说酒底字、戒拳閟。 "戒苛令:世俗之行苛令,无非为劝饮计耳。不知饮酒之人有三种:其善多者,不待劝;其绝饮者,不能劝;惟有一种能饮而故不饮者,宜用功。然能饮而故不饮, 先已自欺矣,吾亦何为劝之哉!故愚谓不问作主作客,惟当率真称量而饮,人我皆不须劝,既不须劝矣,苛令何为?" "戒说酒底字:说酒底者,将以观人之博慧也。然圣贤所谓博与慧者,似不在此况。我辈终日兀坐编摩,形神挛悴,全赖此区区杯中之物以解之。若复苦心焦思搜索枯肠,何如不饮之为愈乎。更有一种狂黠之徒,往往借觞政以逞聪明,假席纠以作威福,此非吕雉之宴,岂真许军法行酒乎!若不幸,适逢辈,惟有掉头拂衣而已。" "戒拳閟:佐饮之具多矣,古人设为琼畟以行酒。五白六赤一听于天何其文而理也。即藏钩、握子、射覆、续麻诸酉戈,犹不失雅人之致。而世俗率用拇阵、虎膺以逞雄,角胜捋拳奋臂、叫号、喧声,如许声态何异于市井之夫、舆之佁辈乎!愚常谓,天下事无雅俗皆有学问存焉。若此种学问,则敛手未敢奉教。" "以上三条,乃世俗相沿习而不察者,故特拈出为戒。他如四五簋之约盟百十条之饮律,则昔贤言之详矣,何竢愚赘!"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