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食俗源远流长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5-02 22:38:13
元宵佳节除了观灯游艺之外,食俗也令人十分神往。
油锤 元宵节的食品出现于唐宋时的有油锤,宋代《岁时杂记》中说:“上元节食油锤最盛且久。”说明油锤为宋代的汴中(今河南开封)元宵节的节日食品。油锤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呢?据宋代的《太平广记》记载:油热后从银盒中取出锤子馅。用物在和好的软面中团之:将团得锤子放到锅中煮熟。用银笊捞出,放到新打的井水中浸透。再将油锤子投入油锅之中,炸至沸取出。吃起来“其味脆美,不可言状。”原来唐宋时的油锤就是后世所言的炸元宵,此记载可作今日研制“仿唐菜”时参考。油锤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其制法与品种已颇具地方特色,仅广东一省,便有番禺的“通心煎堆”、东莞的“碌堆”、九江的“煎堆”等等,真可谓唐宋食风今犹在。
元宵 又名汤圆、汤团、圆子等。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于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宋时的浮圆子,亦名汤团。到南宋,仅临安的上元节食品,便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真珠圆子、澄沙团子、金桔水团、澄粉水团和汤团等。
面灯 也叫面盏,是用面粉做的灯盏,多流行于北方地区。面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做灯盏十二只(闰年十三只),盏内放食油点燃,或将面灯放锅中蒸,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的多寡或蒸熟后盏中留水的多少,以卜来年12个月份的水、旱情况,这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其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清乾隆年间陕西《雒南县志》载:“正月十五,以荞麦面蒸盏燃灯,按十二月,以卜雨降。”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面灯在正月十六落灯之日煮或蒸而食之。清咸丰年间,山西《澄城县志》载:“正月十五日蒸养麦面为灯盏,注油燃灯,次早食之。”目前农村仍有此俗。 休闲 居 编 辑
面条 为元宵节落灯这天晚餐的食品。古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这食俗多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仪徵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汀。”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订绵绵不断之意。
粘糕 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白梁米,味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糟羹 浙江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此外,浙江浦江一带吃馒头、麦饼。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总之,元宵节的食、饮大多以“团圆”为宗旨,有圆子,汤圆。各地风俗不同造成些差异:如东北人在元宵节爱吃冻果、冻鱼肉。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