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GMP迷局中国制药企业盼OEM作“救命稻草”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27 01:05:56
产能过剩已成为困扰着国内制药企业的一大难题。制药企业对来自于日本OEM的期待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其寻求解压之路的迫切。
近日,日本《药事法》做了修改。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日本的制药企业可将所研制的新药全部委托给其他厂生产,包括海外企业。这意味着世界第三大医药消费市场――日本的大门也同时向中国制药企业打开了。这无疑是GMP认证后国内苦苦挣扎的制药企业的一大商机。
近日有数家国内制药企业向记者透露,已经在积极寻求与日本国内制药企业的OEM(委托加工)合作。
有调查显示,国内通过GMP认证的企业,50%以上的企业存在设备闲置、新品缺乏、资金紧张的情况,70%的企业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医药行业为GMP认证投入的总资金大约在1500亿元左右,其中30%~4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由于贷款企业盈利能力不足,该部分银贷将产生约200亿元的坏账。GMP强制认证政策把中国医药产业最宝贵的资金引入了医药产业最不需要的生产能力建设,高水平重复建设替代了以往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医药产业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链条已初步形成。”这是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课题组组长、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处长李磊经十余次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200亿银贷或成呆坏账
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将面临银行讨债、新品缺乏、设备闲置、市场失守、人员流失的窘境。李磊去年在四川某二级城市考察时发现,该市9个通过GMP认证的药厂在2003年的产值仅有1.9亿元,却投入了3.6亿元进行GMP改造,有70%来自银行贷款。一家企业GMP改造的投入资金是2100万元,全部来自银行贷款,改造后设备利用率仅有55%。半年后,该市9家药企的销售收入只有可怜的5000万元。“该市一个月的产量就够销一年,现金流全部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泥石流。生意还怎么做?”
目前,医药企业有450亿元贷款在被银行催缴。“面对市场的整体性困局,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银行贷款成为坏账的风险性会大大提高。照目前的情况分析,银行放出去的GMP改造贷款,将产生接近200亿元的呆坏账。”李磊透露,“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进入医药行业的业外资本由于对投入的连续性估计不足,加之文化差异、管理及营销整合困难、新品研发乏力等因素,目前有近70%处于亏损状态,部分资本已萌生退意,医药产业在最需要产业资金支持的发展阶段却难以吸引各路资本的介入,资金链条异常紧张。
中国科技投资公司执行董事助理刘元元透露,该公司在医药行业投资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是“必须要有好的品种”。而这一标准,恐怕大多数通过GMP认证的中小企业都很难具备。
同时,由于受药品降价政策、出口退税率下调等政策性因素影响,整个行业利润水平不断下降。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李舜年介绍,2004年全国化学制药工业重点企业在销售收入增长超过10%的情况下,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11.5%,企业亏损面达到17.77%,同比上升了2.96%。整个行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不容乐观。
后GMP时代迷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强推GMP认证制度,是与国际接轨,提高制药行业管理水平和质量标准,保障人民安全用药的措施。可以推论的结果是,通过GMP认证,可以实现我国制药行业的优胜劣汰,提高整个制药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