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25 11:48:47
一、发病原因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进行性、严重的代谢紊乱及其他损害所组成的一组症候群。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缓慢的进行性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并非不治之症。随着科学的发展(如透析、肾移植等),使许多病人存活更长时间,有些病人可长期存活。常见病因为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及梗阻性肾病。此外,多囊肾、遗传性肾脏疾病、狼疮性肾炎、镰状细胞病等也较常见。少见病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未恢复、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病、肾淀粉样变、麻风、肾结核、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内氏肉牙肿、肾钙质沉着症等。
休 闲 居 编 辑
二、护理诊断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具有以下特征:
1.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对钠负荷的应激能力下降,钠负荷时出现钠潴留、心力衰竭和高血压。钠摄入减少时并不能及时使尿钠减少,从而体钠下降,疾病晚期可出现高钾血症。尿毒症的病人代谢性酸中毒十分常见,主要原因为酸性代谢产物的潴留,其次也因肾小管功能受损。部分病人因碱性药物使用过量,以及低钾低氯等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
2.由于经胃肠道粘膜排出尿素氮等毒物增多,以及肾不能灭活胃泌素,使血胃铋素升高,因此胃炎、十二指肠炎、多发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很常见。此外小肠粘膜损害,出血及感染,结肠溃疡、出血、坏死、感染及功能紊乱,以及呕吐、腹泻、口腔有氨味、顽固性呃逆等症状也较为常见。
3.慢性肾功衰竭时心血管系统严重受损,约80%的病人有高血压,部分因水钠潴留所致。有的则因肾素活性增高所致。由于尿毒症毒素、贫血及高血压等因素可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等。尿毒症性心包炎发病率约肋%,可有心前区疼痛、心包摩擦音及心包积液,但很少发生心包填塞。心包炎的主要病因为代谢毒物的刺激,也与病毒感染有关。此外贫血十分多见,一般血红蛋白在80克/升以下,严重者不足50克/升。由于凝血因于缺乏以及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也可出现失血。
4.呼吸系统方面病人表现为尿毒症肺及心衰所致的肺水肿、胸膜炎,与尿毒症刺激及营养不良有关。神经系统方面表现为尿毒症脑病、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中期出现疲乏、呆滞、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精神萎靡、肌肉颤动或不自主抖动,严重者可出现定向力障碍、谚语、躁动、惊厥甚至昏迷等。有周围神经病变时,则出现四肢麻木。
5.内分泌功能改变可见性腺功能低下,男性性功能障碍、睾丸小、无精子、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或月经过多。代谢紊乱可表现为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有大量蛋白尿者血胆固醇也升高。糖代谢紊乱,可出现高血糖及自发性低血糖。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细胞外和总体蛋白均下降,白蛋白合成和分解绝对值下降。皮肤表现常见躯干和四肢皮肤干燥、脱屑、黑色素沉着和尿素结晶等,皮肤瘙痒较为多见。另外可见肾性骨营养不良,包括骨软化、纤维性骨炎及骨硬化症。
三、护理措施
1.慢性贤功能衰竭病人应卧床休息,可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对病情较重,心功能衰竭及尿毒症脑病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因肾功能严重损害,导致体内非蛋白氮等代谢产物蓄积,使病人出现胃肠道症状,口中有氨味及皮肤有尿毒霜沉积等,因此应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对病情较平稳的人应嘱病人随时保持口腔清洁,以促进食欲。同时要注意心理护理,经常与病人谈心,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若病人皮肤搔痒明显,可用温水或苏打水擦洗,避免擦伤皮肤及抓痕。
2.在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瞳孔、意识、尿量、出血倾象及有元继发感染等,尤其应注意观察有无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对重症及昏迷病人应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3.应给予低蛋白饮食。适宜的饮食可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产生,防止体内蛋白质的消耗。从治疗效果的角度来看,应达到维持病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降低机体的分解代谢,从而减轻氮质血症、酸中毒及高钾血症。饮食应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饮食为宜,总热量必须满足机体需要,以免造成负氮平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中必需氨基酸减少,故在低蛋白饮食基础上应限制植物蛋白的摄入,补充优质蛋白质。多采用麦淀粉饮食,因其蛋白含量可最大程度限制植物蛋白。烹调时注意品种多样化,同时注意食品的色、香、味。为保证病人能够坚持食用麦淀粉,除高血钾病人外,一般可以任意选用水果、蔬菜以促进食欲。治疗期间,如病人有恶心,应分次少量进餐。
四、治疗与急救
中药大黄灌肠疗法。大黄粉具有清热解毒、泻下、增加肠蠕动的作用,有助于清除肠液内的含氮物质。中药灌肠主要用于尿毒症前期,病情较平稳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其原理是利用结肠壁具有半透明的性质,使结肠内含氮物质及水向灌肠液内弥散。因此,当灌肠液与大便排出时,可带走大量的水分和有害物质,从而降低病人血尿素氮和其他有害物质,从而减轻病人的症状。
在灌肠前,应先将大黄粉利用200毫升开水充分溶解,浸泡10分钟,再加温水至800毫升,使温度与体温相同。让病人先尽量排空大便,使结肠粘膜和灌肠液充分接触。操作时插入肛管深约15厘米—20厘米,速度要慢。一般保留20分钟。同时还应注意灌肠液不能过凉,以免造成病人因剧烈腹痛而影响灌肠效果。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