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失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20 05:12:08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克服失眠的心理调适方法:
一、保持乐观、知足长乐的良好心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
二、建立有规律的一日生活制度,保持人的正常睡—醒节律。
三、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杯牛奶等,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建立起“入睡条件反射”。 休 闲 居 编 辑
四、白天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五、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保持卧室清洁、安静、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等;避免睡觉前喝茶、饮酒等。
六、自我调节、自我暗示。可玩一些放松的活动,也可反复计数等,有时稍一放松,反而能加快入睡。
七、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除老年人白天可适当午睡或打盹片刻外,应避免午睡或打盹,否则会减少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时间。
另外,对于部分较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短期、适量地配用安眠药或小剂量抗焦虑、抑郁剂。这样可能会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
失眠怎么办,下面给你介绍几个小敲门,试试看。
1.三茶匙苹果汁加一杯蜜糖(小心胖)
2.将自己的手指一根一根仔细揉揉拉拉,有安稳情绪的作用
3.吃少许面包(小心胖)
4.一汤匙醋加一杯冷开水
5.睡前一个半小时泡热水浴(小心安全)
6.喝一杯热牛奶(小心胖)
7...烦噪不易入睡时,可把一汤匙莴笋浆液汁溶于一杯水服下。
8...喝一杯糖水,使体内生成大量血清素,可抑制大脑皮层,产生困倦感。
9...吃点面包,体内胰腺会分泌胰岛素,对面包所含氨基酸进行代谢,从而镇静神经。
10...握紧拳头,然后慢慢松开,使心神在一握一松间松驰下来。
11...临睡前用热、冷水轮换洗脚,疏通血液。
12...切不可强迫大脑去想各种事,否则会更紧张。
其他回答:
人类生长因子能迅速提升神经系统的机能。它能恢复脑神经的兴奋细胞(β-内啡呔)和抑制细胞(多巴胺)的功能,白天兴奋细胞发挥作用,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晚上抑制细胞发挥作用,能够使人迅速入睡。同时,它能使脑神经的“树突”组织恢复,可迅速唤醒人脑的远期记忆。特别令人惊奇的是,它能促使脑神经细胞再生。因而对神经性头痛和老年痴呆特别有效。
人在进入睡眠后不久即开始分泌人类生长素可以通过肝脏制造大量的IGF—1。在深沉睡眠(这种类型叫慢波睡眠)的时候达到高峰,失眠导致人类生长素分泌减少,这也是失眠后感到痛苦的原因。如果成人的人类生长因子分泌严重减少,则其睡眠常处于不正常状态,睡眠时间虽长,但处于慢波睡眠和REM睡眠的时间都短,睡眠质量差。在用了人类生长因子IGF—1后,他们就恢复了正常的睡眠。醒后也能再入睡。医学上聪明的解释常常是“你老了,所以你需要较少的睡眠”。许多老年人由于睡眠质量差,常在醒后感到十分疲倦。
用了人类生长因子IGF—1后,他们的睡眠好了,感觉精神爽。有的说他们多年来没有睡过好觉,现在用了人类生长因子后,多年来第一次能通宵睡觉了。
其他回答续:
失眠、多梦:花生叶(或花生壳)半两,红枣10粒,浮小麦3钱,煎一碗汤睡前服下,连用7天痊愈。忌吃浓茶、咖啡、海鲜。
其他回答续:
怎样睡个安稳觉
——世界睡眠日关注失眠症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 姜长青
通常,人们习惯地认为成人每天应该有8小时的睡眠,但实际个体差异相当大。有的人可能睡够4~6个小时就能满足生理需要,健康人群中大约有10%属于这种情况,15%的人睡眠超过8个小时甚至更多,总人口的平均睡眠时间大约为7.5个小时。
有些人睡眠时间不长,但一觉醒来感到舒适满足,另一些人睡眠时间虽然不短,但不是多梦,就是易醒,睡了一夜总觉得没有睡醒,困倦异常。所以临床上在判断一个人睡眠的好坏时,应同时考虑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睡眠分期与节律
睡眠共分5期,每晚8小时的睡眠中,每90分钟左右各个睡眠期循环一次。其中前四期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或称慢波睡眠(SWS),最后一期为快速眼动睡眠(REM)。
SWS是从朦胧入睡开始,随后睡眠逐渐加深,一直到熟睡的整个过程。此期脑电呈慢波,眼球没有活动,故称非快速眼动睡眠。按睡眠时的脑电图模式,此期又分为4期。
入睡期:是清醒和睡眠之间的转换期,人很容易醒来,约占睡眠总时间的10%。
浅睡期:此期容易觉醒,入睡困难者,常自行惊醒,约占整个睡眠期的50%。
中睡期:此期意识消失,不易觉醒,在每个睡眠周期约延续1小时左右。
深睡期:此期睡眠深,觉醒相当困难,在每个睡眠周期中约持续30分钟,然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
在整个睡眠周期中,SWS与REM有规律地交替出现,两种不同时相睡眠各出现一次为一个睡眠期。每个周期历时70~90分钟,入睡后必须先经过SWS阶段,才能进入REM。
睡眠剥夺实验
睡眠剥夺实验,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人为失眠。了解睡眠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机能紊乱,有助于临床上认识睡眠不足的后果。
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国外有一位生物学家,因为一向睡得比较少,所以他认为睡眠并非人体的生理需要,只是人的一种习惯。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正确,他设计了一个实验,让自己为研究对象,让几位助手严密地监视他,不让他睡觉,也不让他打盹。他想睡的时候就立即提醒他。实验进行了10个昼夜。这位生物学家坚持了240个小时不睡觉。在体验中,虽然没有发现身体出现什么疾病,但他的精神状态却发生了显著变化。注意力变得很难集中,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实验结果有力地说明,如果一个人没有睡眠,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
进一步的实验是选择性睡眠剥夺。观察者只要发现睡眠中的受试者出现眼动或脑电变化时,立即将其唤醒,就可以选择性地终止REM。剥夺REM在短期内并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受试者或许会出现轻微的焦虑不安、急躁、易激惹等表现,但当剥夺时间较长时,有出现幻觉和恐怖感的报道。
怎样判断失眠症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在失眠者中,以入睡困难最为常见,其次是睡眠表浅和早醒,有些表现为睡眠感觉缺乏,通常以上情况并存。
失眠持续的时间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仅仅几天的短暂失眠是一种正常现象,诊断不宜扩大化。以下是确诊失眠症的具体标准,供参考:
1.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5.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失眠症与安眠药
安眠药的使用是极为广泛和随便的,目前这种倾向有增加的趋势。
对于应用安眠药引起药物性睡眠的脑电研究证明,药物睡眠不同于生理睡眠,其中突出的是REM的比例显著减少。安眠药引起的药物性睡眠表面上似乎满足了睡眠时间,实际上却使患者长期处于较大失眠时还严重的REM剥夺状态,而REM对人体来说是SWS所不能取代的。安眠药使用者的自我感觉也表明了这种情况,服药后虽然整夜入睡,但REM严重不足,因而早晨醒来仍然昏昏沉沉,好像没有睡够。对于通常的失眠症患者来说,安眠药虽有助于睡眠,但不应常规使用,使用期最好不要超过21~28天,并选择半衰期较短的药或间断给药(每周2~4次),以减轻白天的镇静作用。
长期使用安眠药会使机体产生依赖性。药物依赖者一旦得不到引起药物依赖的药品,就会产生戒断症状,在安眠药物中以速可眠、眠尔通、安眠酮等产生的药物依赖性较为严重,尤其是安眠酮的滥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后果。为此,临床医生和失眠者必须重新认识睡眠和失眠症,重新评价安眠药的作用,慎重使用安眠药。
失眠症的心理与行为干预
治疗失眠症首先应强调睡眠卫生,特别是一次性或短暂失眠可望通过这些措施得到解决,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保持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准时上床和起床,白天不午睡(包括节假日)。
2.睡在床上的时间不要超过睡眠障碍之前的时间。
3.停止饮用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的物质,如咖啡、浓茶、酒精等。
4.定时进食,晚餐不宜过饱。
5.避免入睡前阅读带刺激性书刊。
6.在入睡前做放松活动,如按摩、推拿、静坐等。
7.卧室内环境要舒适,温度适宜,避免噪音、亮光。
8.如卧床20分钟不能入睡,应起床,等想睡时再睡。
9.早晨起床后要坚持体育锻炼。
失眠症病人最突出的特点是极易对睡眠产生恐惧,当夜晚来临时费尽心机地思考如何尽快入睡,同时害怕失眠,造成内心冲突,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一种办法是顺其自然,采取能睡多少就睡多少的态度。
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还包括放松疗法、生物反馈技术、认知-行为治疗等疗法,具体实施可在临床医生和心理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