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喘病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20 11:45:40
>>>>>>>>提问年龄不大怎么就喘那
休 闲 居 编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慢性支气管炎以咳、痰、喘为主要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咳喘”等疾病范围。中医先贤有“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的论述,凡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失宣降则气机上逆而致咳嗽、喘促;如果久咳不愈则肺气受损,表卫不固,机体抗御外邪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招致外感六淫之邪侵袭造成反复咳嗽。如果积年寒邪不除,造成脾阳不足,则运化无权,水谷精微无以化生为气血,反而聚湿生痰,痰湿上壅于肺,造成肺失肃降而致咳嗽、痰多、气喘。如果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火不生土,造成脾阳不足,脾阳虚则中焦运化失常,不能使津液输布于肺,肺失通调之权,水湿为聚,酿痰成饮,上渍于肺,留滞肺脏,阻塞气道,以致肺气宣降失调,造成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这时由于脾肾阳虚,患者还会有形寒肢冷、腰腹冷痛、食少神疲、胸闷腹胀、面色微黄、容易感冒、疲劳易汗、大便稀溏每日3-4次、性欲低下等症状。可见,脾肾阳虚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有脾肾阳虚所导致的脏腑虚寒是其病理实质之所在,因此,"健脾补肾,温里散寒"是治本的关键所在。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哮喘属于中医“哮病”范畴,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如果忽视治疗,可以伴随终身。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过敏现象或者有过敏性鼻炎,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发病前兆会有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眼痒、流泪等症状。哮喘因寒诱发,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若因热邪诱发,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表现为热哮。若哮喘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表现为脾肾阳虚或肺肾阴虚。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绝大部分患者都表现为脾肾阳虚的证候,有极少数肺肾阴虚的患者,往往也合并有脾肾阳虚的证候。
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故丹溪云“哮喘专主于痰”。然深究之,毕竟“痰非病本,乃病之标,必有所以致之者”,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宿根”,因各种诱因而诱发。古人云:“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形象地说明了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是造成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脾肾阳虚,特别是肾阳的衰惫则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病因,"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所以健脾化痰、温肾纳气是本病治本的大法
绝大部分肺气肿是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基础上逐渐加重形成的,也有少部分是由哮喘发展而来。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者本质上都有肺虚、脾虚和肾虚,三脏亏虚的时间较长之后,引起血脉通行不畅,血聚成瘀,瘀与痰在肺道之中胶结,使气道不通的症状进一步加重,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了肺气肿。这时患者会出现咳嗽痰多、疲劳易汗、动者气喘、胸闷如塞、性欲明显低下等症状。病人在这阶段开始购买各种不同名目的平喘药,服后症状有所改善,但常年就离不开这些药了,而且病情一年比一年加重,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此阶段如果患者能够服用中药治疗,还能达到痊愈之目的,不过疗程相对要长些.
在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日久不愈,累及心脏,形成肺心病。肺心病由于同时肺脏和心脏的病变,因此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往往兼有这两个器官改变的表现。症见: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心悸、少动即喘、舌红发紫、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尿少、五心烦热不得卧、大便干燥等症状,最后形成肺性脑病,危及生命。该病起初的治疗主要放在滋阴补肾方面,待症状缓解后,再服用中药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也会取得理想的疗效。肺心病是在肺气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死亡率比较高,因此,在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阶段,患者应及时治疗,阻止其并发肺心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