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人被蚊子咬后不痊愈为什么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2-17 10:07:42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乙肝不可怕,可怕的是跟正常人一样的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在就业、转干、升学……中所遭受的歧视和不公。因为对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的“拒绝”而酿成的悲剧,迫使我们不得不对乙肝病毒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会“祸”及他人而进行重新审视。近日,笔者就乙肝话题,采访了解放军302医院感染六科副主任医师李捍卫。
李捍卫说,不少人把乙肝病毒携带者误以为是慢性乙肝病人,并且不少慢性乙肝病人把“转阴”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这是不科学的。一般来说,对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如果症状不明显,化验肝功能正常,医学上称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这样的人不一定都是肝炎,所以不必要恐慌,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检查就可以了。
休 闲 居编 辑
乙肝病毒大部分传染性较弱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以此计算,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从人群分布情况看,以汉族、藏族、瑶族为多,维吾尔族、黎族相对较少。从区域分布看,南方高于北方,东部高于西部。
以往,乙肝表面抗原检查是在医院范围内仅供临床参考,至多也只是在筛选献血者中运用的检查方法,并不像今天这样轰轰烈烈。一个平时没有任何不适的人,在查体中突然被查出携带乙肝病毒,立刻就会被视为一个“准病人”,而被用人单位打入另册。更有甚者,抽血查乙肝像摆摊一样随便。在“乙肝”阴影的笼罩下,致使无数健康人郁郁寡欢“英雄气短”。
李捍卫说,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部分属于病毒复制不活跃的,传染性比较弱。只有少部分病毒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预防。日本从1980年开始实行乙肝疫苗接种之后,乙肝病毒携带者由过去的10%-13%下降为0.8%-1.3%。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达到或低于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乙肝病毒传染途径
李捍卫告诉记者,要避免和减少乙肝病毒传播的机会,首先要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其次是保护易感人群,进行主动或被动免疫注射。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共有5条:一是血液传播,如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等;二是生活上的密切接触,如共用一个饭盒、牙刷、毛巾、剃须刀等,但前提是有皮肤粘膜的破损;三是性传播,唾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四是母婴垂直传播;五是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注射器、消毒不严格的内窥镜以及不卫生的修牙、补牙等。
乙肝病毒家庭聚集现象比较常见,亲属之间容易相互传染。促成家庭聚集性传播的因素有3个:家庭成员本身对乙肝病毒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母婴垂直传播机会多。多数乙肝患叨加姓庵窒窒蟆?
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大部分只是体内残留病毒,而且复制不活跃,经临床做肝穿证实,对肝脏损害较少。“乙肝病毒携带者绝大部分没有症状,只有少数人会有疲乏的感觉,经过休息之后即可消失。”李捍卫说,“60%-7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通过各种查体发现的。”
在体检时,一旦查出携带乙肝病毒,应该到正规的传染病医院、肝病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检查时,医生首先是问,然后是查。问的内容包括:是否有经常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尿黄、面色暗等症状?是否有家庭聚集现象?是否有与乙肝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是否服用过一些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可能还要询问有无饮酒史。查的内容包括:1、体征:是否有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颜面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及巩膜黄染,肝脏、脾脏肿大情况、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等表现;2、血清学的检查:肝功、乙肝病毒标志物,看病毒活跃的程度如何。3、影像学(B超、CT)的检查。通过“问”和“查”后,再进行综合判断。对一些难以判断的,必要时还要做肝穿病理检查。携带乙肝病毒是不是肝炎,通过肝穿就可以确定,这通常被作为“金标准”。
对没有任何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李捍卫认为,第一,要进行动态观察。每隔3-6个月到医院做检查;第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肝脏有害的习惯要改变,比如饮酒、吸烟等;第三,自己心理上不要有压力,应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第四,患其它疾病就诊时,要向医生通报自己的情况,告诉医生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样,医生在用药时会考虑药物是否对肝脏有损害。
不要把“转阴”作为终生目标
据统计,一般乙肝病毒标志物(俗称两对半)是“大三阳”者,经肝穿证实约有30%-50%是肝炎患者,而且男性多于女性。乙肝的病情演变规律是,经过30-40年时间,没有其他夹杂因素的话,发展为肝硬化。
李捍卫指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对他人传染性强,自己患乙肝的可能性也大。复制弱的,或不复制的,传染可能性小,患肝炎机会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