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频传与外资合作内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9-13 12:11:52
诺华与太极集团筹划组建国内最大的非处方药(OTC)合资公司一事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重庆当地媒体就再次传出消息:7月11日,德国拜耳公司高层人士拜访了太极集团。
有消息说,拜耳此行目的同诺华差不多,两国际制药巨头都想同太极集团合作,进军中国药品生产市场。
但据记者向多方求证,拜耳以及之前诺华的走访只是互相考察,均没有达成任何明朗的合作意向,甚至不排除外界捕风捉影的炒作可能。
是诺华还是拜耳
消息一出,记者即向多方打探,但是大家普遍态度谨慎。太极集团宣传处处长薛谊说,“不是我接待的,不清楚。”拜耳方面没有得到答复。诺华北京公共事务处高级公关经理熊吉莹则表示,没有办法对这一系列事情作任何评论。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德国拜耳高层确实曾经来过太极,而且太极方面本来准备给媒体发一份新闻通稿告知此事,但后来因上层不愿意而未能公开。据当地媒体报道:拜耳此行是想与太极集团在药品生产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双方有可能联合组建一家合资药厂,生产德国拜耳拥有专利的处方药。
其实拜耳和太极不是第一次接触。早在2001年5月,太极集团就同世界十大化工制药企业之一的德国拜耳公司有了初次合作:拜耳授权太极集团麾下桐君阁股份公司,在川渝两地独家销售降脂新药“拜斯亭”。
之后,拜尔公司从各方面对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考察,主动与太极集团取得联系,并达成合作协议。当时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总经理范雅墨说,此次合作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后,拜尔公司将会帮助太极集团打进国际市场。太极集团总经理白礼西认为,太极集团将把这次合作作为新的开端,利用拜尔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雄厚实力,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
然而,时隔4年双方的合作似乎不了了之,个中原因令人深思。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时每医药信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步泳也没有听说拜耳和太极合作一事。
他分析道:“从外企方面来看,诺华和拜耳都不像杨森、葛兰素史克等少数企业那样,拥有上一定规模的终端队伍和较强的渠道,要做OTC没有多少优势。因此,和本土企业合作是一条可行之路。诺华和拜耳两大国际药企巨头就是看中了太极畅通的渠道和较为成熟的终端推广队伍。在中国的OTC领域,诺华要比拜耳走的更进一步,所以如果合作,我想太极会更喜欢诺华。”
据了解,和诺华合作,太极旨在称霸国内OTC市场。与此不同,如果和拜耳合作,则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广阔的拓展性,除了拜耳拥有的大量非专利药品,太极可以仿制以外,太极还可以通过拜耳这块平台,让中药产品进入欧盟市场。
越走越远的传闻
太极和外资合作一事应该还仅仅处于考察阶段,没到那个程度。东盛医药常务副总经理关平认为,外资企业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跨国公司完成了进入中国市场,完成本土化的第一次创业阶段,现在再发展出现了一些速度减慢、后继乏力的现象。所以他们也想借鉴本土企业的力量,因为本土企业在营销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通常外企作决定都很慎重,没有半年、一年时间的考察不会轻易作出。比如,阿斯利康的洛赛克本来不打算自己做的,后来找了一家咨询公司,方案经过再三认证,还是决定自己来做。
其实,据记者侧面打听,诺华和太极合作一事并不像很多媒体宣传的那样有鼻子有眼。
一位熟悉诺华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诺华目前正在中国非处方药方面广泛寻找合作对象,想并购一个国内的药厂,下个月可能会有结果,现他们正在考察四川一家比较大的上市公司。最后结果花落谁家不好推测,有太多影响因素。而拜耳不一样,已经和太极接触过好多次了。诺华和太极只是一次考察,之后就报道不断,其中有些媒体是言过其实。”
既然诺华不仅考察了太极一家,并且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但是只有太极不断传出消息,一时间二者的合作仿佛已成定局,其中奥妙耐人寻味。
近日,诺华中国相关负责人在北京某媒体上表示,“诺华公司对进入中国OTC市场的合作伙伴还在细细斟选,由于此前太极集团的‘冒进’表现让诺华对其信心大失,其‘第一侯选人’的位置也将不保。”
看来,太极和诺华的合作有点悬。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认为:“太极与外资合作的事是以讹传讹。他们只是互相认识,不排除媒体炒作的可能。比太极好的企业还有,这些企业也和外企有很多接触,只是他们不说罢了。像博士伦收购正大福瑞达也是到最后结果出来了才放出消息。”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