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宝宝知错就改?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5-19 13:23:30
镜头回放:
浩浩玩溜溜球的时候,不小心撞翻了妈妈的化妆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听见“铛啷——”一声,化妆瓶掉到了地上,摔碎了。妈妈在厨房听到了声音,着急地问浩浩是不是砸碎东西了。浩浩说没有。休 闲 居 编 辑
可是,等妈妈忙完厨房里的事,一走到房间里就看见了地上打碎的化妆瓶。这时,浩浩还像个没事儿人一样在旁边玩着溜溜球。妈妈知道,一定又是浩浩干的“好事”。于是妈妈就问他:“是不是你打碎的?”“不是的。”妈妈连着问了好几遍,浩浩都不否认。“妈妈不打你,你说是不是你打碎的?”浩浩还是不承认。这时妈妈更生气了,抓着浩浩的手,说:“你今天不说清楚,就别做其他事了。”浩浩一脸委屈的模样。
僵持了一阵子,浩浩还是不说话,妈妈也没有办法了,只能说:“以后再打碎东西,就不让你玩了!知道了吗?”在妈妈的命令下,浩浩点点头,才说了句“知道了”。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有时也发生在你的家里?你的孩子是不是也会像浩浩那样不肯认错?纵使你气急败坏,孩子还是不肯吱一个声。千万不要以为不肯认错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了。孩子不认错,是有原因的,其中不乏你自己的过错。
为什么孩子不认错?
原因一:“我没错!”
大多数孩子都天生好动,喜欢探索身边的各种事物,常常把家中的东西当作玩具。如果这些东西是爸爸妈妈的钱包或是别的重要事物,那么惹大人生气就在所难免了。
一旦等爸爸妈妈发现是孩子把东西藏起来了或弄坏了,害得自己着急万分时,就会要孩子认错。可是,孩子并不明白自己哪里错了。成人平时没有和孩子说清楚,什么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玩,或者成人没有把那些孩子不该玩的东西放在孩子看不见或碰不到的地方(可能这些东西并不会对宝宝的安全造成威胁)。这些都是造成孩子“犯错”的因素。
这样的话,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可爸爸妈妈还要他承认自己错了,孩子怎么做得到呢?
原因二:“你说什么,我听不懂!”
我们知道,学龄前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有限的。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因为想得到却说不出而变得很焦急,而在成人要求孩子认错时更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当爸爸妈妈看见孩子做的“好事”,变得很生气,但对于那些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其实并没有听懂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知道爸爸妈妈生气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当然他们就不会认错了。例如,宝宝把爸爸的设计图纸当作自己的图画纸,画得一团糟,爸爸就会告诉宝宝不能在设计图纸上画画。可是宝宝并不理解设计图纸和图画纸的差别,自然就不会明白在设计图纸上画画是不对的。
原因三:“不全是我的错!”
由于成人并没有看见宝宝的行为过程,所以宝宝犯错的原因有时并不像成人所想的那样。比如说,两个孩子打起来了,父母看见的话会立刻制止。可能父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别的孩子道歉。可是,有时先动手打人的正是对方那个孩子。那么,要孩子先认错,他就会很不服气,不肯认错;即使孩子知道打架是错的,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先动手的人先道歉才对。
因此,有时孩子犯了错,我们要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等了解了整个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时,再让他认错也不迟。
原因四:“你那么凶,好吓人啊!”
孩子犯了错,如打坏了很贵的东西或是弄伤了别的孩子,爸爸妈妈都会很生气。在生气时,成人一般会抓着孩子的手,很严厉地责问他,要孩子承认自己错了,说对不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都会害怕大人,甚至觉得爸爸妈妈都不爱自己了。
试想,在孩子觉得“你好凶,好吓人”的情况下,还要他承认自己错了,是不是有些勉为其难?
原因五:“爸爸妈妈认错了吗?”
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会通过模仿身边亲密且重要的人来学会一些行为。父母的榜样作用,不仅表现在好的行为上,在不好的行为方面,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由于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权威,因此往往会为了自己的面子,不向孩子认错,特别是在自己犯错的时候,如弄坏了孩子喜欢的玩具等,他们可能会进行弥补,但却不乐意认错,由此导致了孩子也学会了不认错。
原因六:“爸爸妈妈会罚我吗?”
家长虽然答应不会惩罚孩子,但是在孩子承认了错误之后,却因为做的事很不好,还是遭到了爸爸妈妈的批评,有时甚至会打孩子。家长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让他记住了,以后就不会犯同样的错了。
其实,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觉得爸爸妈妈说得到做不到。而且由于孩子上过一次当,以后再要他认错,就变得难上加难了。
小贴士:
耐心告诉宝宝,做哪些事是对的,做哪些事是错的。
和宝宝订立家庭行为规则,让宝宝知道做错了事,要认错。
了解宝宝犯错的原因,让宝宝承认自己所犯的错。
宝宝犯错时,和宝宝说话的态度应当是严厉,而不是凶。
以身作则,让宝宝学习如何认错。
答应不打宝宝的话,一定要做到。
有的时候,孩子口头上认不认错并不是最重要的,他心里明白自己做错了就可以了。因此,当孩子犯错时,不一定硬要他口头认错,只要他今后在行为上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一样可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