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年龄不“达标”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5-28 15:38:06
六月,开始办理小学入学手续了,大部分孩子都背着小书包,正式踏上了求学的道路。可是那些9月1日后出生的孩子,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伙伴去上学,自己无法加入其中。在他们背后,是同样焦虑的家长们:早知如此,何不选择剖腹产,让孩子早出生两天,也不会因为年龄不“达标”,使他卡在小学门槛之外,并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不能上小学,就要上两年幼儿园大班,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是怎样的打击?休 闲 居编 辑
受教育的年限拉长,工作都比别人晚一年,这种损失将有多大?
女孩子将来要比同班同学大10个月,到了小学高年级,她可能第一个出现身体发育的症兆,在同伴的窃窃私议中,她会不会变得害羞、内向、自闭……
面对众多家长的困扰,我们决定做这期选题,为的是实实在在地帮这些家长们一个忙。
9月1日以后出生的这些孩子们……
实境调查:与焦虑的家长面对面
据新闻媒体报道:2004年2月,广东省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协常委黄庆勇在提案中提出:将现行的儿童入学年龄由6周岁提前到5周岁。也就是说,孩子满5周岁,就可以上小学了,不必老"趴"在幼儿园里搞过渡。这项建议引起了许多家长的热切关注,为此,我们也进行了一次专题采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实录一
时间:2004年4月2日
地点:某单位宿舍2栋301室
人物:丽瑶妈妈(江女士,33岁,教师)
丽瑶(女,1998年10月3日出生)
记者:听说您为了让丽瑶今年能读上小学跑了很多门路,但还是不能如愿?
江女士:大家都知道,每年小学新生报名入学,年龄上的杠杠都卡得特别死,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孩子,可以毫无障碍地递送报名表,9月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只好等下班车了。我越想越窝气,要是丽瑶出生在12月或隔年的一二月份,也就罢了,可实际上她年龄小不了多少,却得迟一年上学,真是太吃亏了。
记者:您有没有到有关部门咨询过?
江女士:我跑了教育部门,他们说全国好几百万孩子,东南西北,城乡各异,每个地方的孩子成长状况都不一样,这种规定是衡量了全国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不可能只照顾我个人。
记者:您认为晚读书会给孩子带来弊端,那您准备怎么办?
江女士:我会再想办法,不过我觉得希望不大。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如剖腹产了,免得出现这种让大人孩子都闹心的事。不过,剖腹产对孩子的健康也不利呀。唉,真是件让人感到头痛的事。
实录二
时间:2004年4月5日
地点:某住宅小区D栋1108室
人物:爸爸(赵先生,36岁,企业管理人员)
宜宸(女,1998年11月20日出生)
赵先生:宜宸现在5岁半了,但按教育部门上学的年龄规定,她今年还是不能读小学,那就意味着她又得多读一年大班,真是有点生不逢时啊,问题是如果今年还不能从幼儿园毕业,她就要读两次大班了。
记者:能讲讲这是怎么回事吗?
赵先生:宜宸小的时候没有人带,所以在1岁9个月时,她就上了幼儿园小小班,2001年9月,宜宸进入小班,当时班上的孩子大多数是3岁多的,我看宜宸虽然小,但适应能力还挺强,就没担心她跟不上,一直让宜宸升班。这样,到今年9月,宜宸就5岁9个月了,但按规定,她不到读小学的年龄线,幼儿园老师说让我们考虑给孩子多读一年大班。
记者: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
赵先生:是啊,目前教育的趋势是让儿童提前接受教育,为什么一定要把线定在6岁呢?再说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都比过去早,5周岁的孩子已具备了接受系统教育的条件,如果不让他上学,不是浪费时间吗?我现在要多苦恼有多苦恼,也禁不住孩子问呐:“别的小朋友都上学了,我什么时候才能上学啊?”你说,这个问题,我该怎么回答?
实录三
时间:2004年4月7日
地点:某幼儿园操场
人物:小辉爸爸(陈先生,36岁,公务员)
小辉(男,1998年9月6日出生)
记者:我知道,您很希望小辉今年上小学,但按年龄界限,小辉是不“达标”的?
陈先生:其实,我也不怕和你说实话—对了,你们这种采访不会用真实姓名吧?如果不用的话,我可以和你好好聊聊。我这人挺爱做计划的,孩子没出生前,就想到他上学的问题了。本想剖腹产,怕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好,后来,一个在公安局做事的朋友提醒了我,这个事儿呀,还就真解决了。
记者:那么,您是如何为孩子做准备的呢?
陈先生:我觉得,如果孩子有足够的条件读小学,就应该提前让他上。但政策又不够灵活,我们只好各施各法了。刚好我们全家前年调来本地,在迁户口时我们想了些办法,托朋友把孩子的出生日期改了,这样,孩子的年龄就"达标"了,今年肯定能读小学。听说,还有的家长,递交户口复印件时,把孩子的出生日期改了,反正都要交借读费,学校也不太注意查,就这么也能上小学。唉,都是孩子的出生日期闹的。
实录四
时间:2004年4月13日
地点:某花园B栋504室
人物:晓文妈妈(马女士,32岁,行政人员)
晓文(女,1998年11月5日出生)
记者:晓文被拦在上小学的门槛外,到明年读书就比别的孩子大一截了,面对这种情况,您有什么想法。
马女士:年龄限定得这样死,我也想过一些办法,但还是没有达成愿望。不过我并不特别紧张。我想孩子再读一年大班也未尝不可,因为她在幼儿园大班已经开始学认字、算数,跟小学的教学很接近,我自己也会加强辅导。
记者:很多人认为女孩更应该早点读书,因为一来女孩早熟,二来女性的职业生命要比男性短,晓文是女孩,您是否担心晓文会起步晚?
马女士:我不担心,我认为孩子的学习不应分年龄阶段,随时随地都可以。你看国外,孩子一般在一到三年级都不注重学科的学习,而是把重点放在生活和玩耍中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和学习方法。既然规定是这样,那我就换一种培养方式吧。比如,我可以利用晓文上学前的这段时间,先把游泳学会,可以多讲些天文地理等自然知识,也可以讲一些成语故事,或者让她学学电脑、听听英语等。等上了小学,一旦有功课的压力,就恐怕没有时间学了,所以,今年就让我为她做些“预热”吧。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面对同一问题,家长们的回答各不相同。那么,对于那些感到焦虑的家长,他们应该怎么办呢?请看我们所总结的敏感问题和专家说法—
敏感问题:专家教你怎么做
敏感问题一:
上两年大班,会不会把孩子上“疲”了?
有的家长认为,6岁左右的孩子还是凭兴趣、好奇心在学东西,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必须靠抛出一个个悬念、一个个兴奋点来吸引孩子,一旦孩子在同一班级上两年大班,第二年的上课内容对他而言已不新鲜,他要么注意力不集中、爱打瞌睡;要么,就大声插嘴,抢在同学之前把答案报出来。这种“卖弄”一开始可能为他争得了羡慕的眼光,等过了两个月,小朋友都知道他学过一年了,便会对他的“先知先觉”嗤之以鼻:“有什么希罕呀,他原来的同学都上小学了,他怎么老赖在幼儿园呀?”
最可怕的是,“疲态”是有惯性的,即便将来到了小学,老师讲的都是新内容了,那种“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的心态,也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和吸收。晚入学一年不要紧,最怕的是如何对付孩子的“疲态”。
专家回音壁:如果孩子提前入园,到时又无法提前入学的话,确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同样的情境下再学一年,把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都消磨掉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家长替“大班再读”的孩子换个学习环境,比如就读普通幼儿园的,转到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去;相反,就读寄宿制幼儿园的,可否转到家门口的全日制普通幼儿园去再读一年?在那里,老师教学内容另有侧重,没有人知道孩子是一个“再读生”,这些,都会引发孩子再学习、再适应的兴致。在这里,我们也特别建议前三年就读寄宿制幼儿园的孩子,如果因年龄太小不能马上上学的话,可以选择上一所日托幼儿园,来适应上小学后每天要回家的作息规律。一方面可以弥补前三年亲子交流的某种不足,另一方面,既然上小学后不可能再寄宿在学校,这一年的适应和铺垫,对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大有好处。
敏感问题二:
再做一年衔接,是否意味着按步就班超前学习?
有些家长拿定主意,反正孩子今年上不了小学,这多出来的一年可不能白白浪费了,于是一口气买齐了一年级的所有课本,准备自己当家庭教师。他们表示,等孩子一上小学,就会让老师刮目相看。这第一步抢了先,对孩子未来的自信,可大有好处。
但他们对这种做法又有所顾虑:如果提前教孩子一年级的内容,等他真上了小学,一听老师上课,全是会的,40分钟内听不到新东西,孩子能干什么?还有一样,现在教的拼音、写字、英语口语、算术,教法都有可能不规范,将来小学老师再来纠正孩子的习惯,得花双倍力气。孩子还自以为他都会了,不肯听、不肯学、不肯改……所以裁缝都说做裤子容易改裤子难,就是一样的道理。真是进退两难,怎么办?
专家回音壁:这一年当然不能让孩子“荒”着。问题是,学法要多样化,正如玩法要多样化一样,寓学于玩或寓玩于学,既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又能激发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自主意识。父母可根据孩子的特长来选择让他从哪个方向突破。如果孩子对识字特别感兴趣,可以自创一套科学识字的方式,跳过拼音教学,直接让孩子从灯箱广告、横幅标语、歌词字幕、报刊标题中“连蒙带猜”地学习,而一旦孩子识字过千,很多儿童读物可以让他尽兴阅读,题材可涉及历史故事、科幻故事、成语故事、科学小品等。先别问孩子读了这些有什么用,尽量提供丰富的题材去让他“探索”,最终,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想像力会得到一个飞跃。
有兴趣涉猎乐器和绘画的孩子也是如此,事实上,一旦孩子进入小学的正规学习,就再也不会有如此之多的时间来练习钢琴和绘画,更重要的是,学业上的压力一大,孩子的想像力也会被束缚—为何不利用这宝贵的一年,让他多欣赏大师的唱片和绘画原作,带他去音乐厅和博物馆实地感受一下,甚至,让他尝试一下自由“作曲”和尽情绘画的激情?
还有,尽量抓紧时间带孩子出门旅行吧,快6岁的孩子有体力也有感受力,也有了与陌生人自主交往的能力可以带着他长途旅行。每次出门归来,你都会发现孩子发生了细小而深刻的变化。
敏感问题三:
怎样向孩子解释“我是否生不逢时”?
有家长反映,有的孩子第二年上大班的时候性情忽然变得内向了,因为小朋友知道他“留了级”,如果他做错了事,嘲讽便接踵而来:人家一遍就学会了,他怎么学两遍还出错?时间一长,这些孩子就有可能出现某种退缩性格: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举手发言;没有十成把握,决不抢先尝试。慢慢地,连老师对他也有所忽略了,孩子不知不觉中成了幼儿园的“边缘人”。这样害了孩子,简直太冤了!
专家回音壁:如果孩子要读两年大班,家长的确要就此事对孩子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引起足够的关注,除了预防同样的教学内容让孩子“疲惫”之外,也要留心“再读生”身份对孩子产生的身心压抑。在这一点上,做父母的一定要与幼儿园老师充分沟通、密切配合,与其竭力隐瞒孩子的“再读生”身份,不如让老师把孩子的情况大大方方介绍给新同学:
“某某小朋友是因为年龄不够才留下来再上一年幼儿园。因为他比我们大家学得多,聪明友善,老师今年特别让他来当我们的小班长。”老师的态度将直接决定“再读生”在新班级中的地位。
对于天资不十分突出的孩子,老师和家长应努力挖掘其有特长的一面,给他表现的舞台。比如一个计算能力落后的男孩子,上了一个武术班,成为“再读生”后获得了无数表演机会,成为远近闻名的“小李连杰”。这件事的成功反过来也影响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信心,这对他将来适应小学的学习,大有益处。
一定要用事实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生逢其时。
作为父母,尤其不要因为孩子出生在下半年,就流露出怨悔情绪。迟入学几个月,从孩子成长的漫长历程来看,实在是小得不能再小的波折。问题是,假若父母都把此事当作“吃亏说不出”的窝囊事,再三夸大孩子迟入学的弊端,对孩子身心的负面影响才是深远的。
孩子观点:利与弊是相对而言的
“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巴甫洛夫的这句名言让每位为人父母身上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他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赶早”。可如今,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家孩子先一步迈进小学,自己却无能为力,家长心中的急切可想而知。
孩子不能及时入学,就意味着再上学时,他要比同班同学年龄要大,意味着孩子起跑晚了!父母懊恼、生气、焦虑、失意的情绪,会在不知不觉地感染孩子,甚至影响到了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以为错误是自己造成的。有的孩子可能还会怯怯地问绷着脸的妈妈:“妈妈,我是不是生的不是时候,才不能上学?”
在我们的采访中,不乏这种心神不宁的家长和孩子。其实不必如此忧虑,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在抱怨不公的同时,我们不妨也听听小学教育专家的说法:
在一些提早入学的佼佼者中,会出现其他方面发展不到位的情况:比如,不足6岁的孩子大脑总重还没有达到成人的85%,大脑中掌管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联络的神经元还没有发育好,表现为上数学课必须用很多实物来说明问题,一旦离开几根铅笔几根火柴,变成抽象的数字,年龄小的孩子眼中便一片茫然。男孩子的发育比女孩更慢,以至于于学了两个月数学,有些男孩还在掰手指计算。
又比如有些孩子上学后,书写非常吃力。这不是学习态度认不认真的问题,而是掌握语言与书写的手部小肌肉和神经元要到6周岁后,才能变得灵敏坚韧,能够胜任长时间的流利书写。
还有许多与学习习惯相关的其他问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否适应小学学习的要求,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到位、能否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督促,以及,他在同伴中会取得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否受到同伴的信赖与拥戴?
所以,我们认为,家长急于让孩子成龙成凤的心理能够理解,但如果家长乱了阵脚,孩子必定跟着慌张,容易给他成长的道路投下阴影,使原本不是什么大问题的事情扩大化了。相反,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形势,如果能中肯地认清利弊,反而能使孩子学会如何面对问题,如何审时度势,掌握时机的处世方法,从而使之变成一种前进的动力。
信息链接
关于何时入学的年龄,各国规定不尽相同:
国别 入学年龄(岁)
法国 6
比利时 6
意大利 6
丹麦 7
瑞典 7
芬兰 7
新西兰 6
德国 6
西班牙 6
奥地利 6
美国 5-7
俄罗斯 6
英国 5
爱尔兰 6
日本 5
葡萄牙 6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