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重新审视中药不良反应(上)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8-23 02:39:25
新华社信息北京1月14日电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近日邀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叶祖光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李元文副主任医师和北大药业有限公司医药研发中心主任潘晓明博士,就《重新审视中药不良反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长久以来,中草药因服用的个体化及疗效的持久性、稳固性广为人们所认可,其安全性很少受到怀疑,而且经常被作为对抗西医西药毒副作用的替代品来使用。即使是在国外众多国家,虽然中药难登处方药柜台,但作为保健食品仍然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以英国为例,仅伦敦一个城市,就有大大小小500多家中药店,它们为那些支付不起医疗机构昂贵的医药费或求治无门的当地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当一种名为马兜铃酸的中药成分渐被国内外披露可引起严重肾损害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运用多年的某些传统中药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质疑。 祸起马兜铃酸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2001年6月20日宣布终止使用含马兜铃酸的13种中药产品,因其可能损害人体健康,这些产品包括单味药关木通和马兜铃,复方草药制剂八珍散、当归四逆汤、导赤散、复方地黄汤、甘露消毒丹、口炎宁、龙胆泻肝汤、排石汤、小蓟饮子、辛夷散、养阴消炎汤。在某些植物和药材中存在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这种化学物质可引起严重肾损害,并且在临床上已经发现一些严重肾损害事件与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产品有关。另外,患者患肾癌危险的增加与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产品也有一定关联。 马兜铃种[(Aristolochia species(spp.)]这一术语指传统中药中很常见的几个植物种类。有关医药杂志报道了与使用马兜铃植物相关的肾中毒和后期肾病的病例,有些病例,需要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中药中,同一名称的多种草药互相通用,所以在传统的药剂甚至保健食品中,有很大的一种倾向,就是许多无毒的草药不经意地被马兜铃(Aristolochia spp.)所替代使用。 更需关注的在于马兜铃酸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啮齿类动物食用了马兜铃酸会发展成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而且有报道说有些病人患了“中草药肾病”后演变为膀胱癌。 1999年7月,英国报道了因服用中成药治疗“湿证(eczema)”引起肾中毒的两个案例。这些中药含有马兜铃酸。从两个病人的生理取样可以看出,由于间质肾纤维化造成皮层肾小管大量丧失,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一个病人已经进行了肾移植,另一个正在做血液透析,等待肾移植手术。 1990-1992年间,大约有1500-2000名比利时人因服用了来自中国的减肥中药而发生肾脏快速进行性间质性纤维化伴肾萎缩,即“中草药肾病”。到1998年,大约有100人被诊断患有肾病,其中约70%为晚期,需要肾脏透析或肾移植治疗。自1993年Vanberweghem首次报道草药引起肾间质性纤维化以后,到2001年先后有德国、西班牙、英国、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8组报道,共33人服用了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和茶而患病。 这一情况也很快引起了国内医学界的注意。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在过去的3年中,已经收治了近60名马兜铃酸中毒患者。这些患者因恶心、呕吐、水肿、少尿而入院,被诊断为“马兜铃酸肾病”,受损肾脏硬化、缩小,逐渐失去功能,严重的还会因肾衰而死亡。他们发病之前全都有过服用含“马兜铃酸”类中药的记录,基本情况与英、美等国家禁用部分中药时的报道一致。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肾病内科主任谌贻璞教授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他认为,近年来中草药如关木通及广防已引起的肾损害已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国外称其为“中草药肾病”,此命名显然不当。据研究,这些中草药均含有马兜铃酸,国内学者建议将之称为“马兜铃酸肾病”。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包括关木通、广防已、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等。据观察马兜铃酸肾病包括如下3种类型:急性马兜铃酸肾病、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马兜铃酸肾病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案,类固醇激素具有一定疗效,但仍需更多临床试验验证。对肾功能已严重损害的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方法。 马兜铃酸引起的肾脏损害最初发现是在比利时,那里连续发现几例女性肾衰患者,这些患者均有减肥史,并且所用的减肥处方均出自同一家减肥门诊部,而该减肥处方中均有中药“防己”这一味药。 需要说明的是,中药有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几种不同的植物使用同一名称。例如,防己分为广防己、粉防己和木防己,木通分为川木通、白木通和关木通而含马兜铃酸的只是广防己和关木通。比利时的减肥处方中正确的应用应是“汉防己”,但是,当时并不清楚用的到底是哪一种防己。几乎与此间时,英国也出现厂“关木通事件”,由此英国的药品审评部门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含关木通和马兜铃酸的各种药用植物。而美国FDA也宣布,终止使用含马兜铃酸的13种中药产品。 闻讯后,我国立即组织相关科研人员专程赶赴比利时、从当地市场上抽样检查了12批名为“防己”的药品进行检测。结果其中真正为汉防己的仅有1种,其余均为广防己。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经营者对中药的了解有限,以至误用,但这一情况已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