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调查发现医师流动出现新动向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9-06 19:18:55
从北方省级医院流向南方沿海市级医院,从国有医院流向外资、合资、民营医院及医药购销领域,从单个流动到集体跳槽……中国医师协会日前公布的中国医师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医师人才流动出现了一些新趋向。
此次调研从2004年3月起,历时3个月。调研选择北京、广东、河南三省作为样本地区,并在全国发放调研表2200多份,回收有效问卷1865份。
人才流动需求巨大
医师人才是多还是少?44%的被调查医师认为基本饱和,49%却认为人才短缺。这一回答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我国大中城市、大中型医院人才严重饱和并出现过剩,农村地区、基层医院人才需求迫切的医师人才配置失衡的现实。
高端医学人才稀缺与医疗界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以及失衡的人才配置,使医师人才面临多种流动动因和流动机会。大多数医师还认为外资医院的进入、国外医师的涌入将会加剧国内医师行业的竞争和流动。
通过流动实现增值
调查发现,医师人才由北方内陆省份流向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的现象普遍,甚至有不少医师从原来的省级医院流向市级医院,呈现出一定的反常性。另外,从国有医院流向外资、合资、民营医院的人数也较多,尤其是流向医药购销领域的趋势明显。这说明,一些医师正由追求终身就业转向追求终身就业能力,通过流动实现增值。
导致医师离职的因素,集中于工资待遇太差、医院管理水平低下、无法参与决策及发展机会甚少、工作压力太大等。
流动环境得分不高
近66%的医师对人才流动持支持态度,反对者寥寥无几,仅占1%。大中医院的医师对人才流动的支持率高于基层医院医师。职称越高的医师越支持人才流动。
但是,对于人才流动环境,仅有6%的医师表示满意,38%的医师评价一般。较之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医师对人才流动环境更不满意。医院级别越高,对人才流动环境不满意的医师所占比率越大。在中高级医师中,近7成医师对人才流动环境评价不高。
区域经济最被看重
大多数医师认为影响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经济环境,其次是政策导向,最后是个人发展需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师认为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大。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医师较之东部地区医师更加注重薪酬待遇。医师所处医院级别越高,对薪酬待遇的关注度也越高。同时,职称高的医师,在考虑区域经济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对于其他地区,北京医师人才流动的可能性最大,近年来北京医师队伍的流失比例也较高。北京医师对就业环境和发展空间非常关注。离职后,北京医师选择其他行业及合资医院的比例最高,这说明北京是外资或合资医院争夺人才的主要地方,而北京丰富的医师人才资源也为外资、合资医疗机构的进入提供了便利条件。
流动模式由刚转柔
传统的人走家搬、各种关系转至工作所在地的人才刚性流动模式开始过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正日益深入人心,这使多地异地行医行为等人才柔性流动模式大行其道。
对于多地行医或异地行医,40%的医师反对,40%的医师赞成,20%的医师认为无所谓。初级职称的医师更支持这一现象,这可能与他们对成长空间和经济收入的关注有较大关系。84%的医师没有多地行医或异地行医的经历。但以高级职称医师作为样本群体分析,80%以上的医师有这种经历。
集体跳槽初露端倪
医院人才流动风险增加。医学人才培养的高投入、长周期以及对人才素质的高标准要求成为这种风险的根本原因。而这种风险中最为“致命”的情况是:医师人才集体辞职、团队跳槽的现象已经出现而且将会日益增多。因为作为高端医学人才,其工作往往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身后有一个团队,当处于“金字塔”尖的人跳槽时,往往带他的团队一起投奔“新东家”。
规范流动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医师人才流动主要表现为无序化的自然流动,许多公立医院的医师人才队伍的流动没有打开出口,涉及到医师人才流动的人事关系、工作档案、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许多问题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作为支持。这种无序状态已经成为医疗事故频发、医疗纠纷不断的诱因之一。
鉴于此,该项调查提出的建议是:倡导尊重医师劳动、重视医师人才的社会风尚;积极推进医师职业社会化;建立医师人才交流信息库,进而建立医师人才交流的市场化机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等。
(据“医药人才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