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狂潮再起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9-17 05:25:25
60家企业盯上一个药 一场抢仿同一款专利即将到期的畅销药在全国60多家企业中竞相展开。 “我们绝不会放过此次机会。”长江药业总经理戴彦信誓旦旦地说。这家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的长江药业在3年前就组织各方力量对该药进行仿制,在“五一”长假里,戴彦和一些骨干在忙于整理后期申报资料。这家靠抢仿国外先进药品而发迹的企业近年声名鹊起,去年产值达到2.1亿元,今年将申请3个新药。 引起众多企业追捧的是氯雷他定――美国先灵葆雅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抗组织胺药,2002年专利到期。它已在89个国家上市,在15个国家以非处方药形式销售,到2002年可达41.55亿美元,居全世界销售最好的处方药第3位。 氯雷他定于1994年被国家药监局授予行政保护,国内药厂不能生产销售。随着今年年底7年半的行政保护期满,根据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行政保护条例》规定,戴彦们的仿制将合法有效。 在今年与氯雷他定遭遇同样命运的世界性畅销药至少还有4种,据IMS披露,还有治疗白血病及肿瘤的a-2b-干扰素,葛兰素史克治疗细菌感染的奥格门汀(1999年销售额达到18.19亿美元)和治疗哮喘的丙酸氟替卡松(1999年为10.79亿美元),以及默克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伊米配能-西司他汀等,这些重量级药品专利最后期限都是2002年底。 IMS还同时披露,美国至少将有20种药品将在未来5年内专利到期,这些药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213.2380亿美元。显然,这对非专利名药物(通用名药)生产企业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又一个仿制药抢仿的尖峰时刻到来了。”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断言。 与朱同感的还有张象麟主任。在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北京复兴路甲2号的一栋新楼前,不到500米长的通道上,已经停满了小车,其中大多数是风尘仆仆的挂着外地牌的车辆―――这天是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例行对外咨询接待日。 “整个4月药品审评中心共承办审评任务1062件,为新药审批集中管理以来月申报量最多,是去年同期的3倍还多”,该中心负责咨询的一工作人员称,而从2001年10月1日至2002年3月30日,该中心共受理承办各类注册申请3542个,“这6个月的申报量相当于以往一年半左右的数量。” 骤然大幅增长的新药申报,绝大多数为来自国内药企的各类仿制药。这些品种单一的中国药企凭着娴熟的仿制药经验和市场敏感,开始抢夺即将到来的大餐。 抢仿之路 自主创新无疑是发展的根本,但难以承受巨额研发费用。“未来5年依然是仿制占主流。”朱长浩并不忌讳与官方步调不一致。 朱的言论得到相当多人的拥护。世界最大的仿制药企业以色列的TEVA公司2000年销售额就达到17.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33位。而日本则是从仿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的楷模。现在留给中国企业的问题是,如何完成抢仿的蜕变而已。 国内药业咨询顾问公司北京康斯泰克咨询公司总裁王煜全总裁说,科研是无专利之争的,对于国际上这些新药的相关材料在科研文献上都能查得到,而且申请专利、行政保护等等也就必须公开自己的研究,国内的企业可以先研究,把除上市以外的手续都办好,静等这些药的专利期满,就“分得一杯羹”。 专利药的保护期一般为15到20年左右,但其实一种专利药需要经临床试验等一系列复杂程序,真正上市时保护期大约只剩六七年,而六七年之后,往往正好是此药物的旺销期。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