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除业内已经颇具知名度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张江高科技园之外,国内还有杭州、无锡、武汉(葛店)等地分别提出将投资100亿元、200亿元、41亿元进行“药谷”建设,同时,天津提出建立“中药港”、新疆提出建设“天山药谷”的设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80多个地区和城市先后宣布要建立各种类型的“药谷”,举国正掀“药谷热”。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海口市医药产业发展论坛暨实施药谷计划招商会开幕。会议热热闹闹,海口在建设药谷的各路大军中风光了一把。
■ 海口掀起药谷热
7月28日,海口市医药产业发展论坛暨实施药谷计划招商会正式开幕。在海口市政府的热情邀请下,日本明治制药、美国太平洋制药等跨国企业以及三九集团、步长集团、恩威集团等国内大型医药企业负责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海南省内46家医药企业进行了产品和合作项目的展示。
7月29日上午,深圳三九集团董事长赵新先和海口市市长陈成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深圳三九集团和海口市人民政府合作兴建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涉及金额达4.3亿美元,是海口市实施“药谷”计划的重头戏,也是近期国内医药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海口市委书记王富玉在论坛开幕仪式上正式提出海口建设生物药谷的计划,到2008年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0亿元,预计每年平均递增38.7%。
据记者了解,医药工业一直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海南省医药工业增长迅速,共完成总产值13.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2%,跃居全省工业行业第三位。而大部分医药企业都集中在海口市,医药是海口市的拳头产业。
海口市经贸局某负责人指出,海口重点发展医药产业,不仅仅是因为已有的产业基础,海口是国内重要的旅游城市,对环境保护要求比较高,一般的重工业不能发展,而医药产业污染较少,比较适合发展。
海口市政府对建设药谷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7月28日~30日,在医药产业发展论坛暨实施药谷计划招商会举行期间,海口市政府动员岛内全部医药企业参加展览,在大街小巷贴满了发展医药产业办药谷的横幅,连普通市民都知道海口市要办药谷。而在整个招商会期间,海口市市长陈成全程参加并主持了全部研讨会。
据悉,为了邀请国内医药界的专家到会,海口市副市长袁秀梅甚至专门去北京请来了包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董事长潘爱华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前院长秦伯益等一大批专家。
■ 以优惠政策为法宝
医药产业发展论坛暨实施药谷计划招商会举行期间,海口市政府正式出台了据称是足以令前来投资企业心跳的23条规定,期望以此吸引企业前来投资。记者了解到,23条中关于土地使用以及税收政策上的一些优惠,确实引起了一些企业的关注。
23条中第4条关于土地价格一项有规定:投资额在1~3亿元的,地价按照征地成本和2元/平方米土地出让金收取。
“确实优惠,相同的政策在北京则是500元每平方米”。北京某医药企业代表在看了后对记者说。
另外在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对企业投资新项目、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资本运作等方面都有一系列比较具体的措施。
尽管企业普遍认为政策优惠,但海南省医药行业协会某负责人却指出,和其他产业一样,土地、税收政策上的优惠确实是吸引企业的一个法宝,但是如果要想真正建成功能齐全的药谷,只靠这些政策是远远不够的。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于明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药谷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集群化的一个体现,一般是自然形成的,主要是上下游企业集中在一起,实现紧密的联系以及优势互补。并不是按照政府的意图形成,想在哪办就在哪办。像美国的硅谷以及位于新泽西的药谷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积淀后自发形成的”。
他同时指出,政府的引导起加速形成的作用,主要是创造一个让企业良好成长的环境,不仅仅是资金土地等硬件环境,在金融、人才引进等软环境上要求更高。
此前,海南省其实一直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1994年1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经济特区生产的产品,在本地区销售的,除消费税应税产品照章征收消费税,增值税一律免征;到2002年,享受这项优惠政策的经济特区只有海南省和深圳市,其他地区已经陆续取消。
海南康力元制药有限公司是几年前才来海南发展的一家浙江企业,康力元总经理马鹰军介绍,这一政策曾经是海南省吸引医药企业的一大亮点,康力元就是当时前来投资的一个。该措施对海南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海南医药企业数目由原来的十几家很快上升到2002年的105家。
自2003年1月1日起,海南省内的地产地销货物都要按规定全额征收增值税。这项政策的调整,在医药行业引起很大反响,据说当时正在建厂房、已经支付设备款的正大福瑞达制药公司,宁愿损失已投入的几百万元,也派人来表示不打算继续在海南投资。
马鹰军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容易使企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一旦政策取消将会影响整个产业,而且扶持起来的多是一些中小企业,对整个产业增长效果不大。
“这次的优惠政策和原来的差不了多少,真正能吸引多少企业前来投资还得看最后的结果。”他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企业负责人指出,海南医药产业先天不足,工业基础差,基础设施费用高,运输成本高,技术人才成本大,政府应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
■ 定位的困惑
在会议期间,海南科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光辉活动频繁,除了其参股的鹏诚药业和海南诚利集团合作建设药厂的事情外,他忙着向前来参会的企业推介制药设备。项告诉记者,现在药谷还存在缺腿现象,目前在海口生产制药机械的只有他的企业,面对这么多的药企,市场空间巨大。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项光辉认为,药谷应该有明确的产业定位,然后再配备相应的资源体系,才能发挥产业的集聚优势。他举例说,国内做得好的产业园区都有明确的定位,号称“中国第一药谷”的张江园区,主要领域是基因组研究、新药开发与筛选,产业格局主要以中科院药物所、国家基因组南方中心为核心形成“一所六中心”体系,再配以相关企业组成。浙江台州地区则自然形成医药化工出口园区、国内制药机械生产集散地等。
“但现在海口在医药科研以及原料药生产等等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项光辉说。
记者在海口市政府下发的药谷计划新闻稿上看到,本次招商总额达71.58亿元的14个项目,最大的是三九集团投资建设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项目,该项目包括3个内容,前两个主要是建设海口中医药大学以及健康疗养基地,与生物药谷的建设主题似乎并不相符。其他的签约项目也都集中在开办各种类型的制药企业方面。
海南药谷计划发展的重点领域,涉及生物制药、海洋药物、中药、南药、保健品等诸多方面。对此,海口经贸局一位负责人称,还要什么定位,有投资者来就行。
在海口市政府举行的药谷政策研讨会上,有专家及时指出这些问题。潘爱华认为,和简单的招商活动不一样,要发展药谷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以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为例,就要引导建立风险基金,甚至配套退出机制,比如建立创业板,同时要引进相关的人才,尤其是在引进有技术的海外留学生方面下功夫。
万全药业的总裁郭夏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究竟要发展何种类型的药谷要有明确思路,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时代,盲目多元化是十分可怕的,生物药、化学药、中药不能通吃。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药谷的定位并不是一下就能确定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整合才能理出头绪。该人士举例,号称欧洲硅谷的剑桥园区建于1970年,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见明显成效,逐渐成为小型科技企业生长的乐园。
“国内对医药园区急于求成的发展模式和定位是不妥的,更不能盲目地就称之为药谷。”这位人士如是说。
(转摘自“医药快讯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