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我国医药行业竞争力迅速提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4:38:34
--“2003中国首届非处方药与保健品国际博览会”专题信息(1)
新华社信息大连10月15日电(记者王莹 赵华)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
执行会长于明德认为,我国医药行业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洗牌”,整体
竞争力迅速提高。
日前在大连召开的“2003中国首届非处方药与保健品国际博览会”药学
服务与营销创新论坛上,于明德指出,在全国医药结构调整中,出现了浙东南、
吉林通化等局部地域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新模式。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加工区有
50多家企业,有年出口额达数亿美元的高技术型企业,完全是市场化的力量把
它们凝聚在一起。吉林通化是一个中小城市,竟有65个中药生产企业,年创造
利润将近8个亿,该市财政收入的60%-70%源于中药企业。集群化的特点
是优势互补、相互配套、上下游衔接、三废集中管理、信息通畅、人才汇集、公
共服务社会化等等,发展潜力相当大。
与此同时,国内药业出现了优势互补、联合兼并、做强做大的并购趋势。东
盛、太太药业、太极、复星、双鹤等一批企业坚持以产品经营为基础,资本扩张
和增值为重点的发展方针,竞相争夺国内医药产业的优质资源,迅速成为我国医
药行业的后起之秀。全国药业百强的排名顺序每年变化都很大,第一名年年不一
样。
经过连续几年的调整,我国医药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明显提
高。1999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排名前100位的企业占全国销
售收入的35.1%,而2002年为48%。排名前100位的企业实现利润
由1999年占全国的51.9%上升到2002年的60%,显示向优势企业
集中的趋势,预计这种趋势今后5年将更快。
目前,全国已有将近2000家企业和车间通过了GMP和GSP的认证,
这些企业生产基本条件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缩小了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导致
转移生产的趋势非常强烈和明显。最近两三年,我国有数十家企业直接接收国外
订单生产非专利药或专利药,我国成了外国公司最好的加工伙伴。由于不断的技
术创新,在一些关键品种,如维E、维C、生物素、激素、阿霉素、普利系列产
品、沙星系列产品、他汀系列新产品等,我国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大。这些产品的
原创国都不是我国,但由于我国生产成本降低,欧、美、日许多原创公司也转向
中国采购。
在出口产品中,原料药和中间体已不再“一枝独秀”,去年,我国医疗器械
和健身器械出口增加很快,创汇9.8亿元,增长幅度24.46%。技术含量
较高的产品如核磁共振,2001年出口47台,2002年出口超过230
台,增长了4倍还多。此外,制剂出口一直是我国的弱项,但去年我国的疫苗出
口有了较大的增长。
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如新型伽玛刀、中子刀生产走在世界前列。一些数
字化影像技术已开始应用,使我们能够在医疗器械高端产品上追踪世界最好水
平。
于明德认为,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医药产业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医药产
业的总体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生产设备利用率最高的大输液为70.1%,大部
分设备生产能力利用率只有44%-60%,最低的冻干只有17.4%,竞争
力还很弱,制剂产品能打到世界主流市场上去的极少。世界制药十强的销售收入
占全球药品销售总额的47%,印度制药20强的销售收入占全印度的50%。
我国的药品批发企业有13000多家,而美国的批发企业前3家销售总额占全
美批发总额的90%多,集中度都比我们要高得多。
休 闲 居编 辑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