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广州、上海等城市药价相继“跳水”、价格大战如火如荼的热闹相比,北京市场显得波澜不惊。虽然德威治挑起了平价的大旗,但是响应者寥寥,加上无外来平价“大鳄”的冲击,德威治扔出的平价“石子”引起的波澜很快平复。北京药品零售市场保持着一种“平价”、“高价”井水不犯河水的景象。但就在这种平静的背后,细心的消费者却能感到一小股、一小股降价的暗流不断从一些中小单体药店涌出,甚至京城零售四大家族之中的医保全新大药房、金象连锁药店也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打折促销活动。
■ 降价花样翻新
在北京,旗帜鲜明地打出平价旗号的药店屈指可数,但通过店庆、会员卡或明或暗地降价打折的现象却蔚然成风。位于石景山永乐小区的单体药店锦安堂药店,在7月份打出横幅:店庆药品最高降价30%。直到记者发稿时为止,该店的店庆活动仍未结束。此前该店推出九四折会员卡已经有相当长时间了,并且承诺持任何药店的卡都可按卡上标示的折扣额打折。据陈士雄介绍,他开的4家药店中,只有加盟金象的一家门店按金象的规定执行,其余三家都不同程度地打折。
位于西直门的宏泰堂药店也是一家单体店,虽然临街的门面上并没有打折、降价的告示和海报,但一进大门,可见墙上显眼处高挂“会员制、低价格、新起点”的横幅,所有药品均有两个价签:核准价和会员价。记者粗略看了看,大多数药品的价格降了10%左右,饮片则一律七五折。据值班的袁经理介绍,宏泰堂的老板也开了4家单体药店,其中位于甘家口的金泰堂第二药房是平价药店,其余3家都实行会员制。
不光单体药店变着花样降价,“贵”为四大家族之首、在京城连锁门店数最多的医保全兴大药房也悄然出手,推出了顾客积分优惠的措施:每个顾客都可以领到一张积分卡,在医保全新大药房购买的药品可以累加。累计购买量越大,获得的折扣就越多。四大家族之一的金象连锁大药房则免费推出了吉祥卡、长寿卡,持卡可享受9折优惠。
看来,面对在大江南北狂飙突进的平价药店带来的竞争压力,京城许多药店“外松内紧”,表面的平静已经难以掩盖背后涌动的降价暗流。
■ 平价吸引客流
8月2日,在宣武区人口稠密的老城区,新迁来一家平价药店――利君堂大药房。这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单体药店,店堂面积200平方米,经营3000多种中西成药和中药饮片。与核定价相比,整体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一些进价低的品种降幅高达70%,而一些降价空间不大的品种则降幅不到10%。总经理刘向军表示不打降价“XX%”的旗号,关键是要让顾客切实感到价格便宜。他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开业以来,营业额每月能上升30%,现在跟刚开业时相比翻了一番。记者看到,两个收款台前都有几个顾客在排队等候交款,店堂里还有十数位顾客在选购药品。“药店的收款台前排队付钱,那真是很少见的。”这令刘向军颇为自豪,“原先我们只有一个收款台,高峰时排队达二十多人,这不,只得又加了一个收款台。”刘向军并不赞同一些报道所说的北京市民的收入高,不是很在意药品的价格。“其实不管城市发达与否,中等以下收入人群总是绝大多数,能有更便宜的为何不选呢,特别是那些不能报销的药品。”来利君堂买药的除了附近的居民外,还有一些需长期用药、一次购买量大的顾客。刘向军表示“价格肯定是吸引顾客的一个因素”。
锦安堂药店的老板陈士雄是个精明的商人,经营手段很灵活,与周围药店相比,锦安堂动作是最多的,销售也是最旺的。据他介绍,始于7月的店庆降价涉及1000多种品种,一些进价低的品种降价超过30%,像常用药阿莫西林降幅达50%,先锋6也降了40%。“我们店庆降价也好,搞会员制也好,都是为了吸引顾客。这次降价后,营业额增加了20%~30%,效果还是比较明显,但利润略有下降。”降价后不光赚的进销差价小了,而且由于销售量增大,相应的人工费、包装耗材都增加了,还有广告费等支出。陈士雄坦言打店庆降价的牌就是为了留条后路,“我正在测算增加的销售额能弥补多少利润,并考虑长期吸引客源的效果。”据此再决定是否长期“店庆”下去。
降价是吸引客源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降价都能达到吸引客源的目的。与利君堂、锦安堂相比,宏泰堂的店面要冷清许多。值班的袁经理告诉记者,实行会员制后,有的品种销售量有一定增加,有的品种却看不出效果。宏泰堂原来是一家比较旺的药店,随着周围城市改造,许多民房拆迁,居民大量外迁,仅靠流动人口无法有效提升销售额。“我们(降得)都快吐血了。”袁经理向记者大倒苦水。宏泰堂的降价也是被逼无奈,京城头号平价药店德威治距其只有两站之遥,“老百姓当然会比较,到德威治来回只需花两块钱车费,买几盒药就能便宜好几块,这对收入不高又有时间的老年人有很大吸引力。”而老年人正是药品的高消费人群。
平价究竟有多少吸引力,降价究竟能为药店带来多少好处?北京一家大型连锁药店的老总分析了药店赢利的秘密:药店是否赢利,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房租与销售额。房租主要取决于地理位置与楼层。而销售额主要取决于客流量与附近居民构成。为此,一些“平价药店”开始寻求低房租高周转率的办法。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或商业街的较高层租房以减少成本,用较低价格招揽顾客以增加销量,而资金周转快与销量大又成了对生产厂家压价的筹码。但是,轰动效应会随平价药店的增多而衰减,购买人群会随平价药店的增多而平均,销售额也会随平价药店的增多而减少。所有药店都是平价药店时,也就都不“平价”了。所以,陈士雄说,降价一定有利于吸引客源,从长远发展来看,晚降不如早降。刘向军则说:“正因为四大家族以及京城的大多数药店都不降,才给我们留下了生存的空间。”看来,这些有一些野心、经营灵活的中小药店,是想乘市场还不成熟之机找到今后安身立命的本钱。
■ 药价大战尚未打响
小鱼翻不起大浪。京城零售市场的走向无疑是掌握在同仁堂、金象、医保全新、嘉事堂四大家族及永安堂、京卫等连锁企业手中,以单体药店为主导的降价暗流,短期内难以引发全面的价格大战。虽然陈士雄、刘向军都认为降价是大势所趋,但同时也估计到一年内京城零售药店不会大打价格战,“除非受到外界非常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可能来自政策的松动和外埠平价“大鳄”的进入。
媒体普遍认为,北京药品零售市场相对特殊,北京人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医保覆盖范围较广,消费者对老药店和有品牌形象的药店信赖度高,而对药品价格的关注程度不是很高。另外北京房屋租金高,并且由于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市场容量相对于现在的药店数量还尚有利润空间等,这是白热化的价格战没有发生的原因。但仔细分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350米开店距离的政策限制。
由于受350米开店距离的限制,各药店可以相安无事,维持一定的利润,也就没有打价格战的压力和动力。同时,由于350米开店距离的限制,外埠平价“大鳄”基本没有进入北京市场的可能,除非在远离市区的郊外,而那样的地点却不具备平价药店生存的基本条件:所必需的大客流量。利君堂在2002年招标时的中标地点是比较偏远的丰台区,出身超市行业的刘向军认为药品零售也应符合零售行业薄利多销的规律,加上受2002年被称为“平价年”的影响,所以中标的两家药店都采用平价模式,但经营状况一直不好。根据规定,经营满1年方可迁址。刘向军是个有心人,在快满1年时,就在各城区寻找合适的新址。“我们动用了两部车,一条街一个街区拉网似的跑了20天,才偶然找到现在的这个店面,既能满足经营要求,又符合350米的间距规定。”说起当初为迁址所费的周折,刘向军是又庆幸又无奈。但更多的药店恐怕没有实力和耐心支撑1年。
虽然北京药品零售市场的竞争并不充分,与上海、广州等地相比价格过高;虽然据有关人士透露,老百姓大药房有意进入北京,老总已到北京考察过;虽然有一小股、一小股的降价暗流在内部涌动,但真正的药价大战尚未打响,或许还有1年的时间留给药店经营者们调整战略,进行渐进式的价格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