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操纵青霉素市场的那只手(一)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4:28:41
世事难料
休 闲 居 编 辑
青毒素工业盐在去年下半年遭遇第六次价格大占的雪崩后,有人预言,因为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下调等原因,如果出口价格仍徘徊在5-6美元/10亿单位左右的底部,国内企业40-50元人民币/10亿单位的制造成本必将受到严峻挑战,因此,青霉素工业盐价格有望止跌回升。然而,这一预言在2004年遭到了无情的讥讽。目前,青霉素价格没有回升,而且不断有新的竞争者加入到大战行列。河南新乡华星药厂的扩建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建设;境外厂商在比较优势的吸引下注资的湖北黄石药厂、河北冀东药厂和同领阿拉宾度(大同)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彭城联邦药业先后投产,中西部一些中小企业也依靠资源优势伺机而动。可以说,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之战不但没有偃旗息鼓的迹象,在新的竞争对手入围的情况下还有可能愈演愈烈。
难逃宿命
据了解,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已经有几十年生产历史,在以往的日子里大的价格波动已经出现了5次,去年是第六次。上世纪90年代青霉素市场进入相对饱和状态,价格开始下降,生产量也大幅减少。经过1999年的价格战,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从1995年的18美元/10亿单位狂跌至1999年的8美元/10亿单位,墨西哥、瑞典、秘鲁、荷兰等国的青霉素原料生产企业相继退出,使全球青霉素工业盐产量减少到3000吨左右,国内原有的20多家生产企业也仅剩下以华药、哈药、石药、鲁抗四大家族为主的少数企业。
直到2000年第四季度,青霉素行业才开始回暖,价格一度飙升到10美元/10亿单位以上,再次以暴利让坚持者笑到了最后。"随着市场价格的回升,国际国内厂商又纷纷投资扩产。由于中国地价便宜,劳动力成本低,环保要求又不严,气候也适宜发酵制药的发展,加之加入WTO降低贸易关税,因此增加了国际上大的青霉素生产厂家到中国直接投资投厂的机会。仅仅过了4年,青霉素工业盐再次难逃价格战的宿命。"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沈贤姬说。而业内人士评价此价格战是"跌得更快,跌得更深。"
(未完)
(转摘自“中国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