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干预是关键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5-09 16:07:04
一个历经十几年艰苦奋斗后,好不容易取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大学生,却不懂得珍惜,仅仅只为个人之间的积怨和私愤举刀相向,造成了极端严重的后果。无论是因为个体心理的原因还是社会的原因都引人深思,当敲响警钟!
类似的危险因素在心理咨询中并不鲜见。一位李女士诉说儿子幼年时期性格内向,但能听话,且学习认真自觉。可是自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后,他变得越来越孤独、内向,总是将自己独自关在房间里,偶尔流露出一些对工作的不满意,脾气也变得越来越不好。这位女士和丈夫都很担心儿子的心理现状。一次趁儿子不在,他们到他的房间去看了一下,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本子,就是这个小本子上的记录让他们的担心变成了紧张和害怕。那个本子上写着:“我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冷酷与无情,即便是亲戚也没有什么亲情,人活着毫无意义,真恨不得杀死一个人后再自杀。”还有一个大学生,在咨询电话中愤愤不平地诉说着自己苦读十几年换来一纸本科文凭,也曾找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却不料在疏忽中丢失了这份工作,现在才发现那份失去的工作对自己的重要性。他产生了懊恼、气愤与压抑等不良情绪,并将愤怒转向了那个公司的领导,总想与他一比高低或是伺机除掉他。
休 闲 居 编 辑
以上这两位年轻人身上潜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因素,他们的心理上较明显地存在着个性缺陷或是人格的扭曲,某些个性特征也反映出当代一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适应困难的问题。根据全国几个地区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70%,其中又以个性问题和社会适应不良现象最为突出。人的个性特征及其行为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据调查,这些大学生中有85%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大都是父母关注的重心,这样的成长环境易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多形成依赖人格或偏执人格。当进入社会后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时,容易引起挫折导致冲突的发生,或抑郁引发恶劣心境,或迁怒于他人,在极端情绪状态下引发凶杀、自杀的恶性事件。李女士的儿子越来越孤僻、退缩和有毁灭性意向,那个大学生极端的情绪状态,都应视为一种信号。若未能发现这些隐藏于内心的潜在危险信号,不了解存在危机的时间限制,不给与及时的干预与引导,极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性事件。
尽早发现并进行危机干预,防止悲剧或暴力事件的发生,先要了解危机事件所带给主体震惊、焦虑、担忧、悲伤、哀痛和沮丧的情绪反应。青少年(包括大学生)常常因为理想与现实不相符,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和过高的期望值,或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最常见的表现是在职业的选择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冲突等方面,常常导致社交障碍,以至于表现为社会适应困难和人际关系冲突。而表现形式常常以当事人的躯体、情感、行为表现、人际关系,以及对人对事件的认知态度等五个方面为主。其发生的原因还包括个体无法忍受长期失衡的心理状态和压力时,所导致的人格扭曲和人际关系的扭曲。危机有较为明显的时间限制,通常表现为6~8周。所以,处理危机事件必须要及早,否则等到悲剧发生了就悔之晚矣。
当我们发现家人或是同学、同事有反常言语或行为时,要提高警惕性,多注意观察,捕捉预兆。要主动亲近和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现状和周围的人际关系,以确定危机的严重程度及他们的情绪状态,设法帮助宣泄和疏导,接受他们所有的抱怨和情感。与之共同探索可应对的方式、支持系统或对当前危机切实可行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和方法,可及时改善危机情景,防止处于危机情境中的个人或他人受到伤害。帮助他们寻找代替冲动和毁灭性行动的解决方法,通过重建认知,扩展新的思维方式以澄清事实,鼓励他们改变行为和确定调节心态的方法,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交往模式。帮助他们逐渐认识自身人格与个性是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日常工作、生活与人际关系的源头,促进他们自省。必须提醒的是,不要期盼在短期内能消除这些潜在的危机,在危机暂时解除之后,至少还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来调整他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