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的酒文化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20 11:41:23
历史前进到氏族社会的末期,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提高了,农业产品有了剩余,酒自然也就产生了。晋人江统在其《酒诰》中说:"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成芳,本出于此,不同奇方。"这说明,人们的生活相对提高了,食物有了剩余,有饭不尽,放之野外,发酵生津,尝之芳香,酒便应运而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造秫酒。"禹是氏族公社末期的代表人物,所以,正是这一时期出现了酒。
生活在我国黄河中下游的夏部落,由于金石并用工具的广泛应用,生产力发展较为迅速,私有制的产生与强化,剥削的出现,内部产生了分化,"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社会分离出自由人和奴隶,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出现了奴隶制的国家。禹的儿子启,夺取王位,宣布奴隶制的正式开始,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夏。为了庆祝这一胜利,便"大饷诸侯于钧台。"这是我国大型宴会的开端。自然禹曾尝仪狄作酒酉翟之美,他的儿子设国宴,置酒众饮更是可能的了。 休 闲 居 编辑
古云:"杜康造秫酒",杜康即少康,为夏王朝六世国王,国王亲自造酒,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作酒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此时已由自然酒发展到人工造酒了。酒,也有人称之酒文化,因此,酒的产生和发展,除了同经济发展有关外,自然同文化的发展也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中国的文化十分悠久,酒在文化中的反映也是如此。
酒的产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影响也在纵深发展着。
中国的文化灿烂,古典浩繁。古籍中最古的要为《尚书》了。《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对酒有所载述:"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五子之歌》的背景是,夏启的儿子太康失掉王位,昆弟五人须于洛汭,而作《五子之歌》,其主要内容是反思太康失败的原因,总结其经验教训,共五条,上为第二条。意思是说内近女色,外好游猎,沉醉甘酒,三者有重其一,其国必亡。《尚书·夏书·胤征》中还记载与酒有关的故事:"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大意是说仲康即位,发现羲氏与和氏,因酒荒而昏庸失职,命胤侯前往征讨。看来,远在夏代,有些人因用酒过度,玩忽职守,造成犯罪了。
到了商代,酒更普遍了,作酒已有成套的经验。《尚书·商书·说命下》中说:"若作酒醴,尔惟麴蘖;若作和羹,尔为盐梅。"酒的广泛饮用也引起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商书·伊训》中说:"曰: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者德,比顽童,时为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酣,又称乐酒,即饮酒作乐之意。伊尹是商汤王的右相,助汤王掌政十分有功,德高望重。汤王逝世,太甲继位,为商朝长治久安而作《伊训》。力劝太甲认真继承祖业,不忘夏桀行淫荒无度导致灭亡的教训,教育太甲,常舞则荒淫,乐酒则废德,因此,卿士有一于身则丧家,邦君有一于身则亡国。但是,奴隶制国家的统治者并不能都接受其教训,到了商纣王时,还是荒淫无度,酒色失常,暴虐无道,未逃脱灭亡的命运。商纣王的哥哥微子,不忍看到弟弟的末日,以作《微子》,言告父师箕子少师比干,求其忠谏纣王。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我祖底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题 度,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仇。"意思是说,商朝的祖宗业绩非凡,但是,纣王荒淫无度,而卿士也依照他,败坏道德,一意孤行,引起了小民的强烈不满,正在纷纷起来反抗,请太师少师谏劝纣王。
事实证明了以上各点,结果高纣被周所灭。周武王讨伐商讨,师渡孟津,而作《泰誓》三篇,列举了商纣的罪状,决心动员将士,万众一心,消灭纣王推翻商王朝。在《泰誓》中篇中说:"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犁老,昵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军至牧野,又作《牧誓》,一举将商纣灭掉。
周武王灭掉商纣,建立了周王朝,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因其年少,周公扶之。时又发生管叔、蔡叔叛乱,周公助成王讨伐之。为汲历史教训,使其周王朝统治更加稳固,周公作《酒诰》支警之。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作为经济和文化的组成部分的酒,也在不断发展。西周初的统治者,想以《酒诰》控制酒的蔓延,但事实上做不到这点,从大量的文献中可以看出,酒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