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胆小怕事的宝宝壮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6-29 08:48:57
宁宁特别胆小,不论在家还是在外面玩,家人都必须在他的视线范围内。有时带了玩具出去,被邻居家的宝宝一把抢去了,宁宁也不敢要回来。有时被厉害些的宝宝欺负了还“打不还手”。妈妈心里着急了:这么胆小怕事怎么行?
宝宝胆小是大人吓唬的结果休 闲 居 编 辑
·于晓慧(山东省邹平县)
宝宝胆小怕事,主要是由于大人吓唬孩子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平时宝宝在家玩,或者不小心碰到东西的时候,大人不要随意呵斥宝宝。如果确实有危险,要耐心跟孩子说明白,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加以制止。
2.多鼓励宝宝,尤其是家里有客人的时候,多表扬少批评。
3.多带孩子出门,见的人和事多了,自然就好了。
4.教导孩子,与小朋友在一起玩,自己有理的时候要懂得抗争。
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黄东晖(海南省海口市)
我认为宝宝胆小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所以自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
首先,为宝宝多创造一些交往和沟通的条件和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总是呵护有加,孩子势必少了与人交往的经验,也就缺乏交往的自信,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小朋友相处,显得比较被动。父母要带着孩子多串串门,多参加一些聚会,孩子会在观察父母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同时,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会比较放松,胆子会大起来,逐步产生自信。
其次,宝宝自己的交往圈子也很重要。父母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他单独和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跟大孩子玩,能学会遵守规则;跟小孩子玩,可以学会照顾别人。待他交到几个好朋友之后,胆子自然就大了。当然,年幼的孩子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小“纠纷”,最好试着先让他们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了,大人再出面。
通过适当的体能锻炼,让宝宝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也是不错的,不但可以发展宝宝肢体的协调能力,促进大脑思维发育,更可以直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教孩子应对的办法
·姜聚省(北京)
我邻居家的一个孩子,刚刚去了几天幼儿园,就不敢去了,原因是幼儿园里有个小孩打她。尽管向老师反映后父母之间进行了沟通,但那个孩子还是总欺负她。后来,我对她说:“阿姨教你一个办法,如果你这样做了,他就不敢打你了。”我告诉她,下次那个小朋友再打你的时候,你就用你最大的力气紧紧地抓住他的胳膊,眼睛瞪得大大的,大声喊:“不许打人!”我还让她练习了几次。果真有一天,她对我说:“阿姨,我冲着他喊了一声,吓了他一跳,他后来再也没有打我。”
顺其自然,给孩子时间
·聂永忠(浙江省杭州市)
我觉得宝宝胆量大小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就先天因素来说,我的感受特别深。我儿子对鞭炮声就表现出特别的恐惧,每每周边放爆竹他就大哭,甚至全身发抖。此外,他也不像邻居家的孩子那样,很高的台阶都敢跳,他对高度敏感性特别强。像这类的胆小,只能给孩子时间,慢慢适应。
从后天因素来看,我认为与成长的家庭环境关系很大。长辈对孩子的过度呵护、做错事时不当的指责,都可能导致孩子胆小。但我想这方面归根到底由父母的举止言行决定,胆小怕事的双亲必然养出胆小怕事的孩子。
能否解决宝宝胆小的问题关键在于父母,而且基本上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当然,要缩短孩子适应环境的时间,主观努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胆小:先天气质与后天习得的“混合物”
·李建茹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主管心理师)
我同意各位父母从不同的角度谈的观点,以及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具体办法。
胆小的定义十分宽泛。父母倾向于轻易认为孩子“胆小”,行为表现“不勇敢”,而往往忽略一个事实:呈现在成人和孩子眼里的外部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存在着巨大的感受性和认知方面的差别。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孩子由于经验和能力决定了其无法应对,于是就体验到不安全感,恐惧由此而生。
关于胆小,我想做一个简单划分:
一类胆小属于本能反应。所有人面对未知危险、“强大”对手时都会表现出胆怯、恐惧、退缩、无所适从。这类情况不能定性为胆小,不一定会成为日后性格发展中的问题。
另一类胆小属于相对固定的行为方式,通常是在孩子先天气质的基础上,再加上成长中多次遇到“威胁”刺激,而逐渐形成了一种反射性的行为。比如说:被厉害的小朋友欺负时不能采取适当的反应方式来保护自己。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于是孩子的行为呈现出固定化模式。
后一种胆小是需要父母关注的,其道理是:
·孩子最初采取的对应行为多是自然反应,如果不加以干预,就会成为行为习惯。
·一个刺激下的反应有可能泛化到其他情景中。假如一个孩子在外面对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的行为听之任之,那么在家中也会对前来串门的“霸道”小客人一让再让。
·即便是天性懦弱的孩子,也可以在教育下尝试新的应对方式,而非总是被动和忍让。如果孩子一直不能选择新方式有效地应对“强横”,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学习人际交往中适应性行为的机会。
从天性的角度看,胆小孩子的气质特点是:安静、温和、腼腆、顺从、忍让、谨慎、软弱,少有主动要求。这些特点发展下去都属于内向性格,其中很大成分是遗传而来,天性不容易改变。对这样的孩子,要多一些宽容和接受,凡事多加鼓励,肯定其做事有独立性,勇敢有为。只有实践过程带给孩子真切感受,才是属于他自己的经验“资本”。
从后天的角度说,胆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本质说明孩子的独立性欠缺。对这样的孩子,切忌简单粗暴、严加管束、过度保护、批评贬低、包办代替。父母莫要表现得过于“强大”,否则会造成孩子“窝囊”无能。
千万不要批评孩子是“胆小鬼”。因为幼儿尚不能自我评价,自己好不好全由大人说。如果孩子感觉自己被人视为“胆小鬼”,有可能就不愿再去尝试那些“胆大”的做法而维持“胆小”的状态。父母不要不断地责怪孩子表现不佳,允许各种各样的弱点贯穿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才是理性的父母。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一是以大人经验看似简单的事,在幼小心灵中“非同小可”,您应该耐心讲解。或许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你讲的知识,但是讲解本身会让他感觉危险的程度在减弱,起码在这个时刻是安全的。二是支持,当孩子真的处于恐惧中时,他需要你实际的支持和陪伴,不仅限于口头安慰,最好在行动上让孩子感到你理解他。对于幼童来说,父母就是依靠,和父母在一起是绝对安全的。
李建茹: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主管心理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心理协会资格认定获得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