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预防糖尿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9 12:38:59
>>>>>>>>提问如何预防糖尿病?血糖和尿糖高。是不是糖尿病。吃什么可以降血糖和尿糖。糖尿病忌吃什么?可以吃什么?
>>>>>>>>休闲养生网回答:
了解妊娠糖尿病
任何事情只要和怀孕沾上边,那么它牵动的,就是更多人的更紧张的神经。糖尿病,对于现代高物质生活水平的人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妊娠期糖尿病又是怎样一个情况呢?它会对准妈妈和胎儿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呢?作为一个基本常识的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
休闲 居 编 辑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怀孕期间准妈妈患糖尿病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怀孕前本身就有糖尿病的,另一种是怀孕后才出现的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后者。多出现在孕20~24周之后。发生率为3%~6%。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后合并的糖代谢异常病症。当糖筛检查和糖耐受试验的结果数值达到了糖尿病的数值标准时,就会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则被称为妊娠期糖耐量异常。
妊娠糖尿病的表现
* 可能出现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的表现: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不增(或者与孕周期应该增加的体重严重不符)。
* 特别容易疲乏,总是感到劳累。
* 也有的以霉菌性阴道炎为先期症状。
引发妊娠糖尿病的原因
激素。怀孕使准妈妈身体由内而外发生一系列变化,进入到身体的一个特殊的代谢阶时期。为了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胎盘会生产出大量对胎儿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激素,但这些激素却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说得形象一些就是,原来身体产生10个胰岛素就足够把血液里葡萄糖提取出来,转送到体内细胞被利用,可是现在由于胎盘生产的激素抵抗了原有胰岛素的作用,10个胰岛素的作用只相当于5个了,当然身体的所需就不够用了,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会增高,形成妊娠期糖尿病。
肥胖。孕期体重严重超重者,有35%~50%可能发生糖尿病。
遗传因素。
妊娠糖尿病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对于准妈妈来说:
* 由于糖尿病导致的羊水过多,容易出现胎膜早破、早产的情况。
* 同时合并妊娠高血压的几率是普通孕妇的4~8倍,比较容易发生妊娠子痫。
* 微细血管容易出现病变,会影响到眼睛、肾脏和心脏。
* 发生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感染和霉菌的感染的机会也有所增加。
* 由于血糖高,通过胎盘供给胎儿的糖同时增加,胎儿需要用自己产生的胰岛素把血糖降下来。胎儿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把过盛的糖存储起来,高血糖和高胰岛素使得胎儿越长越大,长成8斤以上的巨大儿。胎儿太大,就会有难产的危险。由于难产使产程延长,容易出现产程停滞。因而,尽管患有糖尿病的准妈妈一般来说不一定非得选择剖宫产,但是在分娩的时候如果遇到以上情况,必要的时候就必须实施剖工产了。
* 另外,由于糖尿病产妇胰岛素水平低,还容易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不良,造成产后大出血。
对于胎儿来说:
* 容易出现发育异常、宫内发育受限,出现先天性畸形的几率比一般孕妇高2~3倍。多为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畸形。
* 有40%的胎儿体重超过4000克,当自然分娩无法进行的时候,只能采取剖宫产。
* 由于母体血糖过高促使胎儿分泌大量胰岛素,但分娩后,母体血糖不再影响婴儿了,可新生儿仍然惯性地分泌大量胰岛素,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 肺部发育受到影响,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Q&A
Q糖尿病准妈妈分娩之后还是糖尿病吗?
A不是的。尽管有一部分人在分娩后还是会出现糖耐量异常的现象(但是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但大部分产妇随着分娩完成,胎盘排出体外,血糖也会恢复正常。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这些在妊娠期发生糖尿病的女性,成为隐性糖尿病患者的可能性极大。妊娠期是人体的一个特殊的代谢时期,在这个相对“敏感”阶段里会发生糖尿病,就说明这位女性的胰岛功能原本就比较脆弱,而在这一时期功能又受到损伤。
据统计,通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生产6年之后,会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因此,重视妊娠期的调整和产后体重增长,关系到日后降低糖尿病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Q哪些人比较容易患妊娠糖尿病?
A有以下条件之一的人群属于妊娠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在孕期中特别重视。
* 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糖尿病者。
* 肥胖者。
* 年龄超过30岁者。
* 曾有过不明原因的死胎者。
* 身体经常出现小脓包,伤口不易愈合者。
* 外阴常生有小疖子,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者。
Q孕晚期尿糖测试数值高就是糖尿病吗?
A不能完全因此这样判断。孕晚期由于肾脏中的肾糖阈降低,因而尿糖数值会高。这时应该去做糖耐量的进一步检测,如果糖耐量正常,而尿中又没有出现酮体,则不能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Tips
即便被诊断患上了糖尿病,准妈妈也不必过于焦虑和担心,只要配合医生的治疗,绝大多数糖尿病准妈妈都能给自己和宝宝一个健康、安全的未来。
* 严格控制饮食均衡、营养全面,控制热量和糖分摄入,少食多餐,增加膳食纤维。
* 户外运动。运动疗法十分有益于糖尿病的控制。
* 如果需要药物控制,一定要严格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做好自我检测。
* 保持心情舒畅,认真对待病情但不做无谓的担心。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