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艾”企业赢利似“镜中花”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7-18 09:10:10
以“相互关爱,共享生命”为主题的第15个世界艾滋病日刚刚过去,有关媒体纷纷从艾滋病患者的角度呼吁,别让“抗艾”药物的高价挡住了艾滋病患者的求生之门。其实,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抗艾”企业的赢利却陷入了一片迷茫之中。 “我们从来没有把生产抗艾滋病药物定位为商业赢利行为,没有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日前,世界医药巨擘、中国最大的外资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公司有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此前,葛兰素史克公司在北京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在该公司提供的新闻资料上,的确没有发现有关“商业”、“赢利”等字眼。 与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作法不同的是,国内一些上市公司纷纷投资有关艾滋病药物研发、生产的项目,并不失时机地炒起“抗艾滋病”概念来。然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如何从中赢利呢?在这一点上,“国内‘抗艾’企业有点盲目,”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他们在如何赢利的问题上的确会感到很迷茫。” 上市公司缘何掀起“抗艾”热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涉足“抗艾”药物的上市公司,除了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有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永安林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 日前,“张江高科”控股公司上海迪赛诺医药有限公司继9月份“去羟肌苷”和“司他夫定”两种抗艾药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后,又获得了“奈韦拉平”的上市许可。此外,“张江高科”还宣布,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已具备年产50万人份的“抗艾”药生产能力。 “天方药业”有关人士透露,经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该公司为抗艾滋病药物(齐多夫定)的定点生产企业之一。该产品由公司与科研院校联合研制开发,已经完成临床前的研究工作,新药申报材料已经河南省药品监督局审查,符合要求,正式受理。 “长春高新”有关人士介绍说,虽然尚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但是目前该公司有关“抗艾”药物已经“进入临床研制”阶段。 “吴忠仪表”有关人士称,该公司也积极介入“抗艾”领域,目前“还没有发展到临床阶段”。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纷纷介入“抗艾”药物,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鼓励。据介绍,今年3月国家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预防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实施方案的通知》,对用于艾滋病治疗、预防和诊断的各种药物,按规定程序审查、质量复核、审评及审批等均安排在第一时间处理,并加快审批速度。 面临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已计划在今后几年投入700亿元用于防治艾滋病,于是,很多国内企业都盼望着能够进入到抗艾滋病药物领域去分一杯羹。 此外,今年,国外制药巨头所拥有的部分抗艾滋病药品的专利保护期到期。在这种前提下,国内药品企业可以毫不犹豫地以合法的身份,加入生产抗艾滋病仿制药。 “抗艾”企业赢利成“镜中花” 受政策利好消息刺激,而纷纷介入“抗艾”领域,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事实证明,大家都几乎无一例外地陷入了一个炒概念的怪圈,赢利似乎成了“镜中花”。就投资“抗艾”药物给公司带来了什么样的效益,“东北药”今年第三季度报表也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治疗艾滋病新药克度(齐多夫定制剂)及齐多夫定原料,产品现已正式生产。后续产品亦在开发中,虽然短期内效益不大,但从中长期看应有相当效益。”该报表只是认为中长期“应该”有相当效益,而没有用一个比较自信的字眼,这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了“东北药”的迷茫。 “永安林业”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人士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公司现在已经在批量生产的阶段,我们公司去年和厦门一家药品出口公司合作,这个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我们公司投资了2000万人民币左右。目前的效益不太明显,这只是一次投资行为,如果效益不好的话,我们将不再做这个项目了。” “国内‘抗艾’企业的确会感到比较迷茫,因为,他们大都是刚刚涉足这个领域,看不透这个领域,只是觉得有商机。他们没有一个长期目标,他们看不清国际大环境。因为艾滋病的特性,其政治、医疗上的敏感性,决定了在发展中国家,公司要赢利可能性极小。而且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史无前例地猖獗泛滥,在这个时候,想在第一时间从商业角度来考虑如何赢利是不大可能的。”葛兰素史克公司有关人士说。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制药企业由于研发能力、药品专利、对艾滋病药物的重视和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在这一领域显然再次落后。政府之所以对国内“抗艾”企业大开绿灯,是为了有效控制目前我国面临的严重艾滋病疫情状况,因此在产品定价上政府不可能让企业在该类产品上有较大的赢利空间。 “关于‘抗艾’药品的定价问题,目前国家物价局正在进行,估计不久将正式出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有关专家还指出,虽然目前申报“抗艾”药品可以得到国家药监局“第一时间”速批,但对于小的制药厂家来说,它仍然有些遥不可及。毕竟,“抗艾”药品需要较多研发投入和较高的技术要求,即使是仿制药也是这样。如果以前没有相关药品的生产,另起炉灶比较困难。而且“抗艾”药品只有在大批量生产后利润才能凸显,所以小药厂在这方面也没有优势。 此外,上市公司投资“抗艾”领域,要看到短期内还难以对业绩带来明显改观,而且,大家一旦都获得批准,届时不仅要与进口药大拼,还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 其实,“根本不能用传统的商业眼光来看待‘抗艾’这个问题。想从中牟取利益不可能,不明智。而且坦白地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赢利比较难。”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一位人士如此提醒国内“抗艾”企业。 国际巨头“福利性”举动的启示 日前,全球最大的艾滋病药物制造商葛兰素史克在北京宣布,将其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双汰芝”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这一药物将投产于天津的葛兰素史克生产基地。据悉,除了葛兰素史克,其他一些国外企业也计划将部分生产转移到中国。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处方药总经理施伟励表示:“通过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双汰芝’的本地化生产,将进一步降低其价格。” 其实,早在2001年12月其已经主动将“双汰芝”的价格降至美国价格的26%。除了葛兰素史克公司,据悉,另外两家生产抗艾滋病药物的跨国公司---雅培制药公司和勃林格殷格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也都制定了相应的降价措施。 据透露,葛兰素史克已于今年10月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了抗HIV病毒药物“双汰芝”在中国生产的申报文件。按照惯例,批复结果需要两年时间左右。但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医药经济论坛年会”上,国家药品监管局表示,对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病毒新药的申报注册,药品监管部门将给予优先注册权,以缩短注册所花费的时间。对于在国内生产的国外企业,也将提供政策支持。因此,葛兰素史克有望能提前拿到批复。 葛兰素史克公司表示,“我们从来没有把生产抗艾滋病药物定位为商业赢利行为,也没有想到要从商业的角度来获取什么利益。”葛兰素史克公司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一个公司不想赢利那是不正常的,但是我们公司不仅仅有抗艾滋病的药物,还有防治其他疾病的药物,从而可以保证自己的赢利。” 相比而言,国内“抗艾”企业是需要一点冷静和务实精神的。国内的一些“抗艾”企业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热炒上,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给予国内“抗艾”企业更加优惠的政策,以解决他们在赢利问题上的困惑。 当然,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国内“抗艾”企业,不要一味追求短期利益,也不应该仅仅把眼球盯在某种“抗艾”药物上,而应该拓宽视野,着眼于未来。否则,大家的赢利依然是“雾里看花”。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