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保健品,资本大鳄意欲何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29 22:49:02
国内保健品行业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兴起、九十年代中后期的繁荣,历经了入市追涨、冲高回落过程,近期到了低位盘整阶段,余波未平的脑白金“黑色三月”事件更是令很多业内人士心灰意冷。然而就在此时,国内外产业巨头却逢低入市,逆流而上――李嘉诚旗下和黄健宝保健品有限公司近日大张旗鼓地推出产品;国内最大软件企业中软集团异军突起杀入保健品市场掘金;美国全球健康联盟与国内药业巨头三九集团协议在华开展保健品连锁经营;杜邦公司的营养与保健系列产品全面进入中国……面对资本大鳄们的抢滩举动,人们惊叹之余,生出串串疑问:中国保健品市场“奶酪”究竟有多大?大资本尤其是国外资本为何纷纷在近期介入?外资在国内市场的急剧扩张对国内保健品行业的影响如何?……
保健“奶酪”有多大?
休 闲 居 编辑
保健品行业算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历史很短,就算现在做得很成功的跨国保健品企业,如美国的华盛、全球健康联盟也不过20几年的经营史。但在近20年的时间内,保健品行业显然也已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保健品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13%。纯天然、无污染的保健品因为顺应了“天然与绿色”浪潮,受到人们的青睐。以美国为例:每年美国健康食品的销售额达300多亿美元!
我国保健品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步以来,市场的增长速度也很惊人。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国内保健品生产厂家不足100家,产值仅10亿元,但到了1994年产值就猛涨到300亿元,1998年突破400亿元,2000年已逾500亿元,有了3000多家保健品企业,产品数量高达20000多种。而据业内估计,到2010年中国保健品年销售额更将高达1200亿元。以专营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家庭清洁用品的美国安利公司为例:1998年安利在中国的营业额只有3亿元人民币,1999年上升到6亿元,而2000年更一跃至24亿元,2001年甚至直逼40亿元。保健食品“纽崔莱”已成为安利在中国经销的四大类产品中市场份额最大的一块。面对中国市场如此诱人的“奶酪”,怎么不叫资本怦然心动?
大资本为何纷纷介入?
保健品行业属于健康产业。国外资本决定进入中国健康产业是基于两个判断:一是中国经济从近期到中长期都将会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前期围绕着衣食住行用这些基本需求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社会的发展永远不会停顿,前述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就提上议事日程。健康、长寿、快乐、舒适、人性的回归与舒张就构成了二十一世纪新生活品质的基本要素。健康产业将成为比信息产业、电信、新材料、汽车工业等影响更为深远、“永不没落”的产业。健康产业所涵盖的领域将更为广泛:医疗、医药、生物工程、保健食品、养生食品、运动、娱乐、休闲、美容、化妆用品等。所以,仅把二十一世纪看成是后工业化时代、信息时代、生物工程的世纪显然是不准确的,健康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这些认识和国内每天都在增长的需求就成为国外资本进入中国的最基本的决策依据。
其二是中国政府对健康产业认识及管理政策滞后。专家们只是看到了国外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现实,更多的是从传统的科学、技术观来评判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并没有看到健康产业巨大的前景和现实的市场机会。虽然我国保健品市场过去走过的十年,可说是满目疮痍、难登大雅之堂。但是,过去的十年保健品的历史,并不代表中国健康产业的未来。那只不过是中国历史航船转折时期的特殊产物。其实中国健康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以前,古人“治未病,不治已病”的思想,一直是中医药、养生学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正是基于这两个判断,特别是国内市场和企业在近一、二年留出的空白,外资惊喜的看到中国发展健康产业千载难逢的时机已经到来。
相比之下,内资进入健康产业的迫切度没有外资强烈。这是由国内外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国内的经济依然是政策主导型经济,国内企业先看政策,再看市场;境外企业是市场性企业,受政策影响小。因此,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因为政策问题不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进入政策放宽,所以他们进入早就看好的市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境外企业其实是抓住目前国内保健品行业发展政策滞后、国内大多数资金按兵不动的薄弱环节进入。
外资进入是福是祸?
山雨欲来风满楼。外来资本是令国内早已脆弱的保健品市场更加风雨飘摇的祸根?还是扶正摇摇欲坠的保健品行业大厦的上帝之手?
外资进入国内保健品市场,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一个产业的兴起,依靠四个方面的因素:政策、资本、产品及人才。现在境外资本进入就是在奠定健康产业的基础,有了资本之后,必然推进产品的研发,从而造成人才聚集,有人有产品之后,市场开发直至成熟就是必然了。为了适应新形式,政府必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因此保健品行业发展引导健康产业发展,促使政府适应市场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从而完善整个健康产业的规范管理。目前处于低谷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复兴要走的三步曲:前奏就是资本进入;中期是产品研发、人才聚集;第三期就是政府支持。这三步走完以后,也就是保健品市场恢复繁荣的时候。
大资本的注入,催发了中国保健品行业的春天早日到来。
中国保健品企业何去何从?
面对新的竞争形式,中国的保健品企业该往何处去?对此,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轨迹。九十年代初,大量境外资本进入中国化妆品行业,或合资兼并,或独资购买,到1997年时,70%的国内市场被外资企业占领。但是随着国内化妆品企业的成熟,国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挤压境外化妆品。5年后的现在,化妆品市场国内外资本各占一半。保健品跟化妆品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大多数中小型保健品企业走这条道路是必然的。
然而保健品毕竟又不同于化妆品。中华传统的养生文化,作为国内保健品行业的存在基础,是国内企业拥有的本土优势。国内保健品企业如昂立、太太等已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特色,在国内消费者当中拥有良好的口碑。这样的企业,在苦练内功的基础上,再发动一场“民族品牌保卫战”,得到属于自己的那块“奶酪”是迟早的事。但无论如何,对国内保健品企业而言,外资的进入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
(转载自“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