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趣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9-28 05:05:03
新芽肌理细,映日莹如空; 恰似匀妆指,柔尖带浅红。 这是宋代诗人刘子晕《咏姜诗》对新生姜的描述,把细嫩的姜芽比作女子的纤指,这大概是中国古诗中绝无仅有的了。 姜是一种草本植物,根茎是家庭常用的调味品,所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姜醋茶”成为最通用的谚语。实际上,在古籍和民间生活中有许多与姜有关的谚语和故事。 由于姜有强烈的辛辣味,而古人的不少饮食风俗中忌食辛味食物,于是,关于姜是否属辛类食物,或在某些场合中是否可以用姜作调味食品就发生过争议。孔子是主张姜不属于辛类食物的,如《论语•乡党》中讲:“沽酒市脯不食,不撒姜食”,意思是:祭祀用的食品必须净洁,凡市场上购买的食品不得用于祭祀,但姜“辛而不臭”,完全可以用作斋祭食品中的调味品。由于孑乙子是儒学大师,所以以后中国的斋祭中常把姜作为祭品或食物调味。 据《南史•周舍传》中记载,周舍思维敏捷,出口成章。一次,舍与众多友人相聚,大家谈及个人的兴趣和嗜好,其中有一个叫裴子野的人自称“从来不尝食姜”,敏捷的周舍出口成对——“孔称不撤,裴乃不尝”,比喻裴小野的本领比孔子还大,以后“不尝食姜,常用来比喻好高骛远的人。 又据《东坡杂记》中讲:王安石思路敏捷,但也常常穿凿附会,当时的文人对他颇多微词。一次,王安石与刘贡父一起吃饭,席间,王安石问刘贡父:“孔子说的‘不撤姜食’,应该作如何解释?”这位刘贡父就和王安石开了一个玩笑,说:“《本草》中讲,多食生姜会损害人的头脑,但是大多数人不明这个道理,孑L子就是谴责世俗社会不明道理,拼着命吃姜,使人类越来越不明道理。”王安石不知刘贡父是在嘲弄他,还到处向人宣传不宜食姜。不久,王安石认真查阅了古籍,发现自己被刘贡父嬉弄了。但聪明的王安石并没有去直接指责刘贡父,而是叫下人煮了大量的姜粥请刘贡父及其他朋友来吃,并当场对大家讲:“难怪我这么笨,原来是经常吃姜的缘故呀。”“王安石吃姜粥”也成为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之一。 姜是多年生草本,人工栽培以一年为限,但春后初上市的姜价格略贵,苏东坡诗中讲:“后春莼茁滑如酥,先社(社指社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后)姜芽肥胜肉”,就是指春姜。姜芽的形状很像女人的手指,“世人悠悠不识真,姜芽尽是捧心人”,古人常把姜芽比作扑朔迷离的世界,同样,姜芽的形状又像毛笔字的笔锋,于是“姜芽”也借指毛笔的字体,“柳家新祥元和脚,且尽姜芽领手徒”(柳宗元诗)就是指此。 食用姜是指姜的根茎,刚出土的姜水分足,辛辣味不足,称之 “新姜”,一般可用作腌制,新姜经风干后,水分减少,俗称“老姜”, 其辛辣味重,主要用作食品调味。据古籍记载,宋代奸臣秦桧一直想通过拉拢权臣以控制朝廷,一次,他写帖请大臣晏敦,晏敦早已知道秦桧的用心,不仅谢绝赴筵,还叫使者带口信传给秦桧“姜桂之性,到老愈辣”,于是古籍中常以“姜桂”比作“本性不移”,而民间谚语所谓的“姜还是老的辣”,则与晏敦答秦桧的故事同出一辙。
≡ 查看、发表评论 ≡